翻车小故事
一直想复刻南京大牌档的美龄粥,于是周末提前泡发了一大碗糯米,用融化的黄油腌了米,然后兴高采烈地去中超买了精贵的铁棍山药,回家彻夜煮粥。为了不让血糖飙升过快,所以用糙米替代了白米,用无热量的monkfruit sugar替代冰糖,为了增加口感的层次,还加了薏米和小米。
菜谱很简单,先烧开一锅豆浆和水,然后倒入米(糯米和其他米约二比一),等再次煮开后拌入蒸熟碾碎的山药,熬制浓稠后加点冰糖或红枣调味即可。我一开始用了中小号铸铁锅,但我低估了米竟然可以如此膨胀,刚煮了几分钟,食材就险些要溢出来,因为没有及时搅拌,所以锅底也糊了。本想换到大号铸铁锅里继续煮,但担心大铁锅里油味太重,于是把食材倒入干净的instant pot高压锅里继续熬粥。
转入高压锅后我又加了不少水,几乎加到锅内标注的上限。心想用multigrain的选项煮20分钟就好了,结果压了一个小时都没加上压,揭开锅盖时才发现锅根本没上汽,粥煮成了一锅浓稠软烂的山药糯米饭,锅底还糊住了……用了这么多年高压锅头一回遇到加压失败的情况,搜了一圈发现可能是因为食材的吸水性、膨胀性太好,使得锅内液体不够,而液体不够一方面导致无法成功加压,另一方面导致食材无法流动而糊底,糊底也会进一步导致无法顺利加压。我本来只打算煮一小锅粥,最后煮成了原容器两点五倍体积的糯米稀饭,并收获一个糊底的铸铁锅和一个糊底的高压锅内胆。常在厨房混,哪能不翻车。心态还是要积极,至少我收获了鲜香的糯米锅巴。煮粥煮到半夜,粥没吃成,却抱着高压锅内胆疯狂吃起了锅巴。被黄油、冰糖、豆奶滋润过的糯米,变成锅巴后外表焦香,嚼起来有韧劲儿,我觉得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甜的锅巴。
俗话说得好,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同理可得,米多了加水,水多了加米。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我又开始煮粥,盛出一部分糯米稀饭,加更多的水和豆奶调和,中火熬煮并不停搅拌,最后加上热水泡开的红枣点缀。粥底有糯米自带的香甜,配上红枣更能提鲜,豆奶的奶香让粥体比白米粥的香气更浓厚,忍不住一大早连干三碗。虽然和记忆中南京大牌档的美龄粥有一点点不一样,但是也说不出是哪里有区别,总不能怪是没放MSG吧?七八年前的记忆反正也模糊了,味道好吃就够啦!
食材
- 糯米
- 大米(可用糙米替换,还可以加薏米和小米丰富口感)
- 冰糖(可用monkfruit sugar代替,虚假的糖分,真实的快乐)
- 豆奶
- 铁棍山药
- 黄油
- 红枣或枸杞
我做中餐经常不仔细看食材重量,菜谱里面写的糯米、大米、山药、水、豆奶的大致比例是2:1:3:5:15,比如200g糯米配100g大米,再加300g碾碎的山药,500g水,1500g豆奶。红枣和枸杞最后加入作为点缀,枸杞加早了会酸,红枣加早了会煮得软烂破皮。
步骤
- 隔夜泡好糯米
- 淘米后用融化的黄油腌大米,可以让米更容易煮得软烂开花
- 铸铁锅内倒入水和豆浆大火煮开,另一边蒸熟山药并捣碎(也可以蒸熟后用搅拌机打碎)
- 煮沸后加入米
- 再次煮沸后加入捣碎的山药拌匀
- 中大火煮粥并持续搅拌,以防粘底,或者中小火焖煮,粘底可能性小一些
- 煮到粘稠就可以加糖调味,最后加红枣或枸杞点缀
经验教训
没想到煮粥和烘培一样也要按规矩来,不然就和煮美龄粥一样煮出两大锅,能吃半个月。米和水的比例取决于食材的吸水性,米多了加水,水多了加米,反正煮熟了都能吃,大不了就当吃软烂的稀饭,味道到位了也很好吃。查到一篇文章罗列出很多操作都可能导致高压锅无法正常加压,比如食材过多、胶圈漏气、液体太少、液体太多、食物糊底……我之前也遇到过蒸架提手抵住气阀而无法加压的情况,因为全封闭且无法看到内部情况,电高压锅对我来说反而比普通锅还操心,instant pot在我手上主要用途沦落为蒸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