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消费总结

记账规则、工具、省钱心得请见《2021年消费总结(和薅羊毛心得)》

支出一览

和往年一样,总支出分为衣、食、住、行、玩几个大类。所有开支金额都是我的个人支出,不算配偶那份,也不含donation金额 。买菜、加油、水电网这种日常家庭开支都是和对象平分,住房开支按比例分配。

如果感兴趣我们这种抠抠搜搜的无孩、无宠、无贷两口之家的年支出约为多少,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的总结section

总消费如下,各类别消费金额表格也附下文的各章节中。金额涨幅红字部分代表负数。

2023-expense

2023年总消费$40000+,总金额上涨$3000多,涨幅7%(上一年度涨幅高达15%),具体开支金额统计表附在文末。

虽然支出涨幅远高于通胀,但支出上涨的基本和通胀无关,反而是因为:

  • 给税务局补了一大笔税
  • 婚后更频繁给对象花钱(千金难买开心,给好养活的对象买来开心还不需要千金,那当然是……买啊!)

生活基本支出(吃住行方面)和往年基本持平,恩格尔指数略微下降。2023年的节流做得蛮好,希望2024年可以多多开源呀!

房租本要大涨,但经友邻提醒,如果小区里有更便宜的unit,可以申请换unit来减少房租开支。运气还不错,租期结束时刚好碰到房型一模一样却更便宜的unit,物业为了省去一番折腾,给了我们不用搬家也不会涨价的offer,一年的租期能省下$3000多。

2024年就不那么好过了。天下没有亏本的买卖,物业给的续租价格涨了15%,而且Utility这涨幅巨大(16%),全部“归功”于新上任的物业公司狂涨垃圾费。所以2024年的租期到期后,不出意外是要搬家了。

房租永远是开支大头。我从17年开始看房,看到从入门到放弃,这些年的房租开支都能凑一个小破房的首付了。但是每次看到home owner各种头疼的事,我就被默默劝退,租房全当花钱买省心了。用惯了随叫随到的公寓物业,实在是打理不来sfh或th里春天打地鼠、夏天进蚂蚁、秋天漏雨、冬天裂水管,以及全年收税等一系列破事。如果住高级condo,我也付不起连年高涨的hoa。就这么继续租房吧~

Household这部分是家居用品、日用品、家具、家电的支出。金额虽涨,但占总开支的比例几乎没变。

2023年我们在小区捡了不少“破烂”——我的公寓楼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想免费出闲置的住户,会把闲置物品放到一楼大厅,包括但不限于小家电、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糖果茶叶、服饰鞋包、书报CD……自从有人开了先河,楼下的免费二手市场就十分火爆,货品流动性极强,经常一犹豫,再回来看,东西就被别人捡走了。

卖二手很费神,卖给没礼貌、不守时、三天两头变卦的卖家,还不如免费送。就近送邻居是最好的,我们家也出了许多闲置,比如闲置的保温杯、扑克牌、包装食品、五金配件……统统送到楼下大厅,比去goodwill排队捐垃圾还省心。好多送出去的的东西都不记得具体是什么了,说明留着也的确没用,根本对生活没影响,事后回想起来,还一个都想不起来了。

今年捡垃圾收成一览:

大盒几乎全新的厨余垃圾袋
两米多高的置物架,放植物刚好!
可折叠升降台,可放电脑也可放书
包装食品,比如罐头、燕麦、调料
校友款布艺口罩
大锅铲,和我的大铁锅绝配!
布艺抽屉柜,捡回家放零食
绒面转椅老嗲额
daiso收纳柜,现在塞满了螺蛳粉
塑料抽屉,捡到两个,放文件蛮好

还有零碎都想不起来是什么了,所以就没有贴图了……

在捡到的东西里,最喜欢的是这个超大衣帽架,没来及拍照,直接放找来的网图啦:

这个衣帽架放玄关刚好,直接找了网图,亚麻标价$50

2023年捡垃圾捡得很开心,明年也要少买东西,多捡垃圾。

Household支出还有大概$200左右是被礼品卡cover的,比如Amazon Shopper Panel每个月扫收据就送$10,一年就有$120的礼品卡。

2022年买菜金额上涨15%,2023年却下降7%,一时间不知道是自己更省吃俭用,还是因为通胀率回落。恩格尔系数也降低了一丢丢,说明钱花去别的地方了。

各家超市消费金额排行:

  • Costco($623)
    生鲜支出曾在2022年疯涨到2021年的1.5倍,终于在2023年回落到和2021年相近的合理数额。去年做回顾时,暗下决心少在Costo买零食,因为零食太大一份,价格并不便宜,吃不完还很容易浪费。目标实现啦!Costco吃食开销降到2022年的60%!在此十分感谢柴柴每次在Costco拉住像野马一样的我……
Costco 20块钱出头一大瓶的伏特加,用来做青梅酒,太好喝了……

  • Yesmeal,曾用名Yamimeal ($450)
    这是我们在疫情期间接触到的生鲜网购平台,因为一次要卖40块才起送,太难凑单,所以当年买过几次就放弃了。不过Weee自己不争气,对内压榨员工、对外泄露用户信息,送货态度也特别差,所以2023年我们彻底转投Yesmeal。

    Yesmeal主打台湾人市场,客服和送货员好像都是台湾人,讲话轻声细语的,十分耐心、细心,让我们体验特别好,我们给小费也给得更多、更开心。他家货品质量也没得说 ,冷链比Weee强太多,Weee送过来的冷冻食品虽有干冰,可食物十有八九早就化冻了,我们为此申请过无数次退款。Yesmeal的箱子里虽没有干冰,但冷鲜产品送到手时,就像刚从冰库里拿出来的一样,冰凉凉、硬邦邦,坚硬得可以撬起地球。他家美中不足的是货品种类较少,有些食材还是得去本地亚洲超市买。
  • QFC ($369)
    本地超市起家,后被Kroger收购,物美价廉,时不时就去散步,Carkeer Park附近那家分店还自带Panda Express,逛公园、买菜、吃饭一条龙。
  • Trader Joe’s ($161)
    TJ我们在2023年只去了9次,基本都是买零食和速冻食品,每去一次都像是被打劫,包装食品都好贵呀,所以一直争取少去,去之前必看友邻review,没有review就悠着点买。

    2023年在TJ花的钱只有2022年的60%,2022年在TJ花的钱是2021年的50%!只要少买零食,不管在Costco还是TJ都能省下一个亿。在TJ买鲜切花的体验一直不错,每年芍药都指望他家。
  • 旅游买菜 ($145)
    旅游期间基本是去Walmar买吃的,Walmart不愧是美国超市龙头企业,生鲜价格块低穿地心。自驾游时我们总去Walmart买蔬果、面包、肉罐头,是物美价廉的不二之选。

    除了Walmart,我们还在Vegas 168 Makert买了生日火锅的食材,两个人吃了两顿还没吃完,打包了一堆坐飞机回西雅图继续吃,Vegas买菜好便宜啊,可为什么吃饭那么贵,人工成本这么高的吗?

Vegas Walmart + 168 Market买的火锅食材,超级划算

  • Weee ($130) – 只有迫不得已,aka哪里都买不到,才会去Weee……
  • Safeway ($115)
    在Safeway的支出和去年持平,他家定价高于其他本地超市,品质还不一定比得上人家,所以不打折绝对不去,如果哪周送了买5减5或买10减10的free money,我们才去薅羊毛。2024年第一笔羊毛就是薅的Safeway,7分钱买了三斤我最爱的cosmic apple嘿嘿。如果不出意外,Kroger要在2024年完成对Safeway母公司的收购了,希望合并后不要垄断定价得太难看啊!
  • Grocery Outlet ($111)
    这是我们家2023年的新欢!他家主要是卖别人家卖不完的货,比如有些超市进货进多了、产品滞销了、产品要下架换新包装了、要腾货架给新一轮促销节日特供产品了……Grocery Outlet就会去把这些货拿来低价卖。他家也会卖一些临期产品,比如还有两三个月到期的包装食品。

    我们逛遍了大西雅图地区四五家店,感觉最值得逛的是Crown Hill那家。那家店所在的社区比较……富贵?周围都是我们很少去的高级超市,高级超市卖剩下的东西自然就流到Grocery Outlet打骨折甩卖,我买到过5块钱一大包的有机抹茶粉、2块钱一斤的Rainier Cherry、一块钱一大盒的有机奶,品质都挺好。Crown Hill这家店进货种类比别家分店丰富许多,有大量亚洲和墨西哥口味食品,品类翻新也很快,比如那个5块钱一大包的有机抹茶粉就只见到过一次。

    美中不足是生鲜品质全靠运气,比如散装蔬果质量一般,但预包装的奶蛋不错。而且并不是所有在他家卖的东西都是good deal,他家会把促销品和正价品放在一起卖,所以需要购买者熟悉货品的正常价格范围,以免白白受骗。

    生鲜之外,他家的杂货种类也很多,从个人护理到厨房用具都有,文具和小玩意也挺多,比如我们买到过3块钱24色的水彩笔,画手帐很方便。

    一年下来,我总以为在他家买了好多东西,没想到我俩一年下来也就花了200多块。

    他家最适合买零食尝鲜,因为贼便宜,不好吃也不心疼,好吃的话再去超市回购。比如奶油和饼干分开的奥利奥(我称之为奥奥奥)只要九毛七一盒,平常零售价得四五块。
九毛七,好吃!
五毛钱,好吃!
五毛钱一瓶的牛油果辣酱,瓶子插花特别灵!
  • 百家 ($64)
    一般只有入秋后去买几个螃蟹来做螃蟹炒年糕,其他时候能不去就不去了。来西雅图逛的第一个亚洲超市就是他家,第一次逛就买到了过期食物和发霉的蔬菜,毕竟这家店主打中国人专骗中国人。
  • Lam’s Seafood ($28)
    因为越华搬离西雅图,我们只能转投international district的这家越南超市。店面虽老旧残破,但生意不是一般地好,停车场常年排队。

    他家有各式各样的东南亚食材(尤其是新鲜香草)和零食,各类猪牛羊内脏也齐全,来多来他家就不用去南边的菲律宾超市Foulee Market了。Lam’s对面还有越南豆腐店,买完菜可以去豆腐店买越南肠粉和油豆腐。附近也有Franz Bakery Outlet,可以买工厂直销的低价面包。
越南豆腐店的肠粉
越南豆腐店拌好料的油豆腐
  • 其他:越华 ($58)、Target ($45)、Hmart ($35)

买菜支出略有下降,但外食金额大幅上涨!

  • 外食次数:从2021年的60次,增加到2022年的74次,再到2023年91次。不知道2024年有没有争气一点的餐厅,让我们外食次数破百?
  • 去得最频繁的餐馆:2021年是麦当劳,2022年是Panda Express,2023年是……Costco! (如果这些都算餐馆……)

    Costco在2023年不仅上新了草莓冰淇淋,还支持草莓口味和普通奶油口味螺旋双拼、草莓冰淇淋和草莓圣代双拼、草莓和任何双拼……衍生出无数种排列组合,令人流连忘返。

    紧随其后的是麦当劳(9次)和Panda Express(8次)。现在Panda优惠力度锐减,以前填小票survey就送一个菜,现在必须要积分积好几轮才能送了。西雅图中餐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出品还不如Panda稳定,虽然Panda家品质略有下降,还是比其他家强。
信女愿Costco草莓冰淇淋永不下架
宫保鸡丁配炒饭啊啊我可以吃一辈子
  • 消费金额最多餐馆:Lotus Pond

这家开在99上的越南餐馆挺不起眼,是因为象友铃酱推荐,我们才知道的,没想到第一次去就碰到了铃酱本人,更没想到他家的顺化牛肉粉令我魂牵梦萦,以至于我结婚当天都定了他家吃席(划掉)吃粉。

店里两位服务员小哥其实是亲兄弟,都是店主阿姨的儿子,其中一位小哥还是全职engineer,只是平时来帮工。店主阿姨之前在little saigon那边做后厨,难怪积攒了这么多年扎实的手艺。他家米粉是亲人们从越南弄过来的,难怪地道。

combo拌粉
打包回家的顺化牛肉粉和生腌牛肉
铁板牛肉

消费金额排第二的是重庆麻辣城,不过他家出品变得不稳定,韭花炒肚丝没有以前好吃,还要大老远跑一趟才能吃到。

城北和城南好吃的店蛮多的,只要不在市区,都还不错。大西雅图地区物美价廉的餐馆,总在i-5和405的交汇处。

  • 新晋的羊毛餐馆:Jack in the Box

碰到Tmobile Tuesday能免费送炸鸡汉堡,平常卖七八块一个。关键是他家炸鸡真挺好吃,辣鸡汉堡有国内那种味道,辣鸡条也很够味,spicy sauce可以免费加,不像麦当劳还要额外加钱。他家口味过于丰富,不仅有Taco,甚至还有珍珠奶茶和照烧鸡肉饭,实乃汇集全球名菜了。年底折扣也蛮多,每天都有免费东西送,适合不想做饭了随便吃吃。

车险 ($1218) 涨了不少(但还是比温哥华便宜多了),后来因为结婚又才降了点价。美国车险好歧视非婚伴侣,一定要结婚了才能打折。车辆维修方面,多亏乔老师分享,我自己动手买耗材,给车换了filter,省下不少钱。

油价微降,但2021年那么便宜的油是再也回不去了……

总支出与往年基本持平,多出来的钱是一次保养。两年没洗的车终于在2023年尾洗了,我真对不起和我天天往山里跑的车……

今年在玩的方面居然都是降的,好累啊,没时间玩,也没精力花钱去玩,好惨的我。没什么大件开销,天天打工攒钞票,最后也没力气花钱,只想躺平养病。

  • 旅游:
    • 两次大长途:春天从凤凰城一路开到盐湖城,冬天去死亡谷周边转了一圈,出远门的住宿和机票几乎靠全靠烧信用卡积分,省了很多现金。去的都是鸟不拉屎的野地,花的自然就也不多;
    • 若干次小长途:去波特兰、温哥华;
    • 无数次州内进山露营(夏天几乎每周一次,每次往返5-7小时车程),露营几乎不用房费,但是费油。
  • Hiking:
    • 在奥莱买了一双日常雨季穿的Columbia trail runner ($50),以替换掉一双被我穿了6年早就穿坏的同款鞋。在奥莱还买到一件Columbia 贴身带帽长袖 ($16) ,轻薄透气,颜色清爽,是我本年最爱的爬山服。
    • 其他东西几乎都是趁REI打折买的
      • 入了一把超轻折叠椅($70),可惜露营时被火星烧出一个洞,只能自己修修补补。
      • 因为柴怕冷,我还买了一个羽绒睡袋 ($126),效果还不错。
      • 清仓特价的22L登山包 ($55) 也很满意,自带的3L水袋很够用,这一年我在trail上遇到同款包包不下十次。
      • 最实用的是便携炉灶和超轻铝壶,以前露营总带卡式炉,换成便携灶头就省下很多重量空间。卡式炉也没有完全被淘汰,现在留在家里做章鱼烧。
      • 感觉上半年REI的大促比下半年的优惠力度更大,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幻觉……

最喜欢的一条登山裤子其实是Costco买的,才$16.99,世界的尽头Costco,兼具时尚和功能……

$16.99的裤子,穿去户外爬山超舒服,透气亲肤,再也不穿legging爬山了。

  • 剑道开销比我想象中大 ($1330)

美国剑道联盟要收一笔年费,自家道场要按季度收费,去其他道场上课也是类似收费,这笔费用一年到头就八九百了。

年初买盔甲(320)算一笔长期开支,摊平到每一年就不算贵。学了剑道明白为什么游戏里武器都有损耗度,因为就是个消耗品,尤其是竹剑,用久了总会裂。后来零零碎碎买装备和护具也花了不少,虽然剑道配件不算贵,但要买到一个趁手的却不容易,所以买来买去就买了一堆。

为了省钱,我们都是去隔壁温哥华进货,那边剑道用品供应商多,价格低,还有汇率优势,比在美国买要省钱。

  • 书籍开支几乎没有 ($62)

能在图书馆借到的就不买,所以一年到头基本都不用买书。书非借不能读也,惭愧啊,明年可以去掉这个分类了。最神奇的是,我还在楼下捡垃圾捡到了基本中文书,书上还有前主人密密麻麻的笔记,好用心啊。

书是小区捡垃圾捡到的,看书的架子也是小区捡来的
  • 服装饰品($388)
    • 衣服鞋帽依旧是优衣库和Costco包办,在Costco买的散步鞋和hiking裤极为舒适~
    • 比2022年多出来的部分:
      • 结婚前在优衣库买了两件丝光衬衣($76),办仪式的时候一人一件,后来也再没想起来穿,因为好难打理啊……
      • 因为结婚仪式,还买了粉底液和遮瑕膏 ($70),后来也基本没用,因为好懒啊……
      • 在Vegas可口可乐专卖店买了心仪的彩虹渔夫帽,在Target买了打折的smoky bear鸭舌帽
      • 为了打剑道,还新买了几盒隐形眼镜($48)

  • Sofetware & Online Service ($384)
    • GoPro年费 ($55)
      • 后台自动剪辑还挺好用的,影片自动上传后,每日素材会被自动剪成一个vlog,虽然音乐和滤镜效果都是动词打次的极限运动风格,但关键帧抓捕得还挺好,很适合累了一天不想看素材,直接用这个自动剪出来的版本留个底、听个响。
      • 会员还送无限云储存,适合我这种懒得同步硬盘的人。
      • 续费的最大动力是官网声称2023年11月要上架Mac版剪辑软件,结果官方跳票,宣传banner改为coming soon……GoPro的剪辑软件曾经有电脑版,后来长期无人维护,只能用手机或平板,可是移动端设备剪片太痛苦了啊,祈祷GoPro不要再遛我了,赶紧上线Mac版吧,我这一年的视频几乎就没剪过几个……
    • 游戏 ($68)
      • 年中买了《国王之泪》,却因工作太忙,至今没下初始台地
    • 博客运营费 ($58)
    • 余下的支出就是Youtube和Spotify等会员订阅费,以及感恩节买的苹果礼品卡。

  • 植物 ($33.55)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气候异常,家里植物长势大不如前,加上工作太累,现有的植物都常常疏于打理,也几乎没买新植物,在植物上的花销几乎都是鲜切花。哎,以前特别喜欢买植物,现在一年都买不了一盆。照顾活物好费心力,照顾自己就够累了,看着没被照顾好的植物奄奄一息,心里更不是滋味。

  • Entertainment ($74.54)

看演出的频率少得可怜。年初安排了Dita Von Teese的巡演,但因为得了covid而只能二手卖票(反而赚了一笔……)。年底去Vegas时再次和Dita的档期完美错开,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看上Dita的演出了。

年初看了鼓童的太鼓演出,春节看了Seattle Symphony的演出,后来看了Deca Joins,再后来除了两场女权脱口秀和舞台剧,就没怎么看演出,实在是太忙了。而且年纪大了以后,感觉看演出好累,站三小时累,连续坐着也累,电影超过一个半小时我都坐不住,老腰受不了。我市治安每况愈下,天黑后出门看演出也是拿命换。一想到看演出,就主打一个全身心的累了……

  • Electronics ($286.83)

趁年底打折买了几个Air Tag挂在行李箱和GoPro上,还买了打折的Apple Watch,虽然watch的睡眠监测功能是我用过的表里最稀烂的,但抵不过人家卖相老好额,每天盯着日出日落表盘来珍惜我为数不多的8小时日光,看着心情就好,也是一种情绪价值了。

FitBit虽然睡眠监测更好,但是我们买的两个FitBit都是用了一年多就准时坏。首先是表带断,然后是电池坏,对他们家信任全无了。

大家东西坏了一定要记得找信用卡延保!前脚找Visa退了FitBit的钱,后脚就去买了打折的Apple Watch S8,所以Apple Watch实际成本是$140,感觉还挺好。

杂项

  • Gift ($1219.22)

这部分包括请客、吃饭、送礼,比如给对象花的钱、给朋友花的钱、给自己买的旅游纪念品和生日礼物。今年记得更细一点,所以这部分才显得比往年多,但实际上还有很多都记在吃饭那一栏里了。略微统计来一下,其中给自己花的钱约$200,余下$1000都是给别人花的,感觉还行。

  • Fee ($3249)

补税补掉千把块钱,还有CSP+Capital One+Marriott的信用卡年费。希望2024年有机会多出门玩,把信用卡年费薅回本啊。

  • Lost ($38.75)

今年新增了坏账这一栏,我也是没想到的。年初给道场同辈代购剑道器材,结果对方消失了,消失了……再也找不到人,这笔烂账就收不回来了。钱不多,但还是有些郁闷。我向来都是先自己垫款,再找别人收钱,以后还是要先收钱啊……

  • Immigration ($15.95)

公司虽然万般差,但还能报销签证费也是好的。USCIS停车费一次8块钱还是逃不掉的,这无本万利的生意真好赚。

  • Medical ($2120.87)

每年两三千块是雷打不动的医疗支出,不管是日常大病小病看一下,还是子宫肌瘤每年的复查,几千块永远逃不掉,这还没算进去每年的$600左右的医保支出。给医院分期还债永远还不完,只能安慰自己,欠医院的债不需要利息,每年积攒的一大笔欠款可以冲信用卡开卡消费……哎

总结

因为没什么精力去玩,开支都是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开支,所以涨幅不大。看起来省钱了,但过得并没有很开心,反而有点无奈。

开支占比由高至低前五项分别是:租房、补税、买菜、看病、养车。哎,成年人的生活,呜呼哀哉。

虽然账目是记自己一个人的,但是两口之家的流水基本是走我的账过的。因为配偶的个人开支没有坚持记账,我只能根据我这边的摊销账目来毛估两个人的总开销。养活我俩成本约为6-7万一年,取中间数6万5来算,按8%的增额估计,2024年大概要有7万现金流才能养活两个人。在单收入家庭的情况下,需月税后月收入至少有$6000才能勉强存活,税后月收入高于$7500才能稍有余地,月均留出$1500应个小急,如果出大事,正儿八经的emergency fund还是得全靠吃老本。

西雅图2023年家庭收入中位数是$115409,税后到手为$87648一年,折合$7304一个月。我税后也就和这中位数差不多,勉强养活我们这种抠抠搜搜的无孩无宠无贷两口之家。如果搬去温哥华,鉴于温哥华开销只高不低,温哥华工资只低不高,我一个人距离养活两口之家还有点距离。

西雅图越来越贵了,过生活越来越难。当然,华州家庭收入最高的城市里,前四名都在东雅图。好在我离开了东雅图,毕竟太穷了无法fit in啊。

希望新的一年可以多多开源吧!

2024新年第一天

2023新年第一天的安排一样,我和柴来西雅图高野山寺庙祈福蹭饭。早上吃了自己做的烤年糕,放在新年也算是镜饼啦,配黄豆粉和蒲烧酱刚刚好。

新年第一餐

高野山今年老扎劲哦,寺庙新修了一圈fence,路口放了goma fire指路牌,停车场满满当当,连路边都停满了车。如果说去年是门可罗雀,今年就是门庭若市,隔着一个街区都能听见诵经声和太鼓声。

新修的fence和欢迎的路牌

推开大门,殿内长椅座无虚席,玄关处还加了一长溜开光宝物专卖铺,大家排着队来买御守、迷你经书、手串。

玄关处的长队

寺庙newsletter说,因为去年没什么客人来找他们办法事,寺庙亏损高达两万多块。为了弥补亏空,寺庙年底筹备了一场bakery sale,筹得善款四千余块。可四千块哪里够,看样子今年开年也是牟足了劲卖周边。往年这些寺庙周边可没这么好销量,今年还要排队买,或许大家是否都是来支持寺庙的吧。

从御守销量就窥见西雅图市民精神状况——求财、求学业、求交通平安的御守销量最好,我们来时已售罄;求姻缘、求生产顺利的御守几乎没人碰,这年头大家不想恋爱,更别说生孩子了。我和往年一样,买了一个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的御守,别无所求,但求身心健康。柴也和往年一样,买了不动明王御守。这座庙主要供奉的就是不动明王,买它大概不会错。寺庙还供奉大日如来,所以还有一款大日如来御守。

去年的御守用的普通信封,今年用了超级可爱的卡通信封!今年还卖抹茶shortbread,5块钱两个,太好吃了,我哭了,霓虹金,四阔以!!

今年求来的御守们
退休的御守们

买好新御守后,我们把去年的御守,以及多年前朋友从京都附近三千院给我请的梦守,都送到了大殿一侧的retired omamori return basket。大家退回来的御守都用信封仔细包装过,只有我们俩是散装的,哎呀,明年要多注意。

来之前我和寺庙邮件询问过要怎么处理去年的御守,主持回信说,只要送回这个篮子里就行,不管是哪里请来的御守,他们都可以帮忙净化,再统一处理。

主持也是个挺有意思的人,每次发邮件给寺庙,都是他本人回复。他的落款是 “双手合十emoji+他的名字”,画面感十足,就差一个佛珠emoji了。

刚把旧御守放置妥当,寺庙的大徒弟就赶紧上前,给我们分发了一些香灰,让我们搓在手心里,涂撒在身上。今年的香灰和去年味道不太一样呢,闻起来反而没有烟味,倒是像姜黄。可惜今年来得太晚,错过了goma fire写木片的时间,只能月底再来了。

转去休息室吃斋,雷打不动的白玉善哉(红豆年糕汤),我特喜欢这里的年糕,暖糯香甜,吃一次等一年。我还没吃完,就开始期待明年的份了。

吃一次想一年的斋饭和清茶

今年庙里多了许多志愿者,往年只有一个老婆婆分发年糕汤,今年厨房里多了很多日本阿姨,甚至还有国人姐妹在休息室帮忙引导。希望以后也有机会来做志愿者!

不仅来帮忙的多了,寺庙随缘赠送的东西也多了。玄关处送苹果,写的是“已供奉过,大家可以拿走水果,不要浪费了”,于是我们带了一个苹果回家,仿佛开过光,怪好吃的。

休息室里还有免费的松枝和康乃馨供大家自取,可能是做花艺剩下的,我们也带了一枝来装点家里,希望能沾一些寺庙的好运。

带回家的松枝和康乃馨

说起花艺和装饰,菩萨和神明的石像前放了橘子和镜饼,这与往年一样,不过今年还多了些新年花艺——放在门口的门松、挂在太鼓上的しめ縄——这是我头一回看到日本新年花艺,还凑近仔细端详了许久。

休息室的日本插花

门松
しめ縄

今年是龙年,玄关处有一个折纸甲辰龙,威风又精致。折纸龙隔壁还有一个陶瓷Q版龙,也好可爱。

可爱小龙配高野山本院宣传册

最后是雷打不动的住持讲话环节。他说,“龙年守护者是普贤菩萨,曾有人问普贤菩萨‘你是谁’ ,普贤说‘我是你’ ,每个人的心里都能有bodhisattva(菩萨),消除战争的唯一办法是让每个人都成为bodhisattva,有菩萨心肠。大家不要总想来求财,这是不对的。”

住持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比了一个框框,又说道,“人们的心有这么大,但是这太小了,心要变大,再变大,对别人不要mean、不要judge,也不要demonize别人。今年是龙年,龙是什么样子的呢?龙是在空中自由飞翔、盘旋,再往前的。你也需要这样飞翔向前。”

今年御守周边卖的这么好,来求财的这么多,寺庙亏空大概是能补上了,但是大家的菩萨心肠到底能实现几分呢?

bodhisattva的核心是慈悲和利他,人人为人人,世界就是美好的明天。我觉得自己有时候也挺菩萨心肠了,可生活中那些苦要怎么熬呢?难道要一味包容别人吗?柴说,也不一定的,不是所有事情都要以德抱怨,坚持bodhisattva不一定只有compassion,或许也是坚持integrity,相信能有正义之法来抵抗那份怨。是啊,bodhisattva只能要求自己,无法强加他人。我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希望新的一年,对自己也多一些compassion吧!

做一只飞龙吧
很喜欢休息室的这幅画,佛祖身上映着水晶灯,身下是一片枯山水。
右边三つ巴纹,左边五三の桐纹!

出门后,发现高野山的家纹有两个!一个是三つ巴纹,一个是五三の桐,前者是真言宗自己的纹,后者是醍醐天皇赐给空海“弘法大师”称号时,顺手把皇室纹也送给他了。家纹Reference详见此文

加拿大枫叶卡 从申请到登陆 经验分享 | EE FSW Common Law

声明:
我是在美国申请的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通道(EE FSW),申请到一半时加上了配偶为Common Law,最后两人都顺利拿到了枫叶卡。我对省提名等其他通道的细节完全不了解,对如何从国内肉翻来北美也不了解。本文所提及内容不构成任何法律建议,我的经验只代表我自身的case在当年的情况下是可以被审批通过的,每个申请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每年申请政策也或许不同,一切请以加拿大移民局官网最新条例为准,专业问题请咨询专业移民顾问。

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通道(EE FSW)流程一览

入池

首先,你需要满足加拿大政府的要求,包括语言能力、工作经验、学历等等。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符合要求,可以先去官方网站上进行自我评估。这一步能做的是:

  • 考雅思(或思培、法语)
  • 完成WES学历认证
  • 积攒工作经验

当你的条件都符合了,比如工作年限够了,语言成绩也够高了,就可以去加拿大移民局官网提交初步的申请材料,这一步俗称“入池”,即你把自己的资料放入一个大池子里,等着加拿大移民局(IRCC)来打捞。

移民类雅思备考经验详见这篇博客

等被捞(等邀请函ITA)

在提交申请后,你将有一个基于自身背景(年龄、语言、工作经历等)的申请分数。加拿大移民局(IRCC)会对材料进行评估,并不定期用一个动态的分数线来捞人。这一步比较玄学,因为分数线是动态的,移民局捞人的频率也是捉摸不定的。申请人能做的就是静静等待,行善积德,逢年过节烧香祈祷一下。

时间就这样一年年过去,但入池时填写的个人资料只有一年有效期,如果一年内没有捞到你,那你需要重新填写入池材料。对于没有年满30岁的申请人来说,重写资料只是费时。对于已满30岁的申请人来说,还额外费心。因为随着申请人年龄增长,30岁以后每增加一岁,申请人的得分要相应扣分。年满30岁的申请人在池子里等得越久,每年所持有的分数越低。张爱玲说得好啊,“出名要趁早啊!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移民也是如此。

提交补充材料

当移民局终于捞到你,那么你将会收到一份邀请函(ITA),信中会邀请你进一步提交材料,包括体检报告、无犯罪证明、伴侣关系证明等等。除了这类证明材料,还要写一系列复杂的表格。这些材料各有各的麻烦,而且都要在指定的期限内交上去,没有可以拖延的余地。这部分我个人认为是申请步骤里最烦人的,个中心酸详见后文。

等待COPR

等你终于把材料都打包好交上去了,就又是一轮漫长的等待。一旦审核结束,移民局会通知你寄护照去加拿大,再等个三四周,你就能收到一封叫做COPR的信,全名是Confirmation of Permenant Residence,即为确认了你有永居资格。但是这一步还没有枫叶卡,要等你肉身入境加拿大才能申请到枫叶卡本卡。

登陆加拿大

带着COPR登陆加拿大时还要提供一堆其他的材料,比如随身行李清单、后续赴加行李清单、车辆进出口汇报单,这些材料也有一堆破事能折腾,详情见后文。总之,和海关边检人员顺利走完登陆流程后,枫叶卡的制卡流程才正式开始

拿到枫叶卡

经过几周或者几个月的等待,枫叶卡制卡结束,并被邮寄到你指定的加拿大境内地址。等你确认收到卡,且卡面信息无误,你就可以用这张良民证进入加拿大了。枫叶卡五年一续,五年内需要遵守官方的要求住满移民监,否则很难续卡。

我的申请时间线

因为我的申请横跨了疫情三年,所以不一定适用于当下的移民局处理进度,大家权且看个大概的先后流程。

2020年9月 备考雅思 (雅思备考经验贴在此

2020年11月 考雅思,很好运一次就过了,顺利入池

2020年12月 收到ITA被捞,开始准备无犯罪证明、资产证明等材料

当年被捞属于特别幸运,因为后来这条通道暂停捞人很久很久,我这一批大概是疫情泛滥到暂停捞人前的最后一批。

2021年3月 体检

2021年4月 对象也顺利考好雅思并入池

疫情期间我的申请状态毫无动静,于是时间默默来到2022年……

2022年4月 因为疫情期间的审理速度很慢,还没审到我,我的材料就过期了,所以移民局向我索要了新的资产证明和无犯罪证明,我又把这些材料全部重做了一次,劳神伤财

2022年5月中 上传新材料,同时附上解释信 LOE (letter of explanation),用于说明同居伴侣与我即将满足common law条件,伴侣需要作为家属一起申请

2022年5月底 移民局正式通知我填写一系列common law表格并上传副申请人的材料,包括家属的各国无犯罪证明、出生证明等等,三十天内需交齐

2022年6月初 家属收到体检通知

2022年6月底 提交sponsor家属作为common law partner的材料

2022年7月初 提交家属体检报告

2022年7月中 移民局来函,要求我俩寄护照去加拿大,移民局收到护照才能签发COPR

2022年8月中 申请系统里显示decision made,即移民局审好材料了,但是过没过不告诉你

2022年8月底 终于收到COPR,即申请通过,需要在八个月内登陆加拿大激活永居身份

2023年2月 短登加拿大,并开启枫叶卡制卡流程

2023年4月 收到枫叶卡

如何准备材料

被捞之前只要好好工作、好好考语言成绩就好,被捞以后有一堆材料要折腾。

体检

收到体检邀请后要第一时间去和本地有资质的体检机构预约,不然可能会错过材料递交截止日。我所在的城市只有一家能做加拿大移民体检的,而且这家机构还要负责附近四个州的加拿大移民申请者体检,所以一定要早早预约排上队。

体检费无法通过美国医保报销,人均将近五百刀的开销全部自费。体检本身测的项目其实很水,大概半小时内就能做完。

一般来说体检只有一年有效,但是我过期的体检仍然被视为有效,移民局和我确认了不需要重新体检。到底要不要重新体检,一切以移民局的通知为准。

出生证明

国内办证苦在每个地区的规则都不一样,网上完全没有统一的答案,需要打电话去当地办事处核实。最好能有信得过的亲友在国内提前摸清手续,等需要办的时候就能第一时间办上。

有些地区(比如上海)支持官方微信小程序办证,这种办证流程简单许多,还有微信客服在线答疑,不需要亲友特地跑两趟公证处去申请办证、取证。自己在网上申请办证后,证件文本会最终寄送到国内你指定的地点,确保有亲友能帮忙收件并扫描即可。

每次移民局找申请者要材料都很急,不管你在加班还是度假,一般会根据材料复杂度给你一周到一个月不等的时间去准备材料,所以能早办的可以早点办,比如出生证明就可以提前办好。但也不是所有材料都可以提前办,比如无犯罪证明有六个月有效期,这种只能临时办

无犯罪证明

美国无犯罪证明

办理美国的无犯罪证明得经过FBI和USPS两道关卡,FBI负责审核案底,USPS负责受理指纹,当年办理费用是68刀,有效期是半年,我被移民局的龟速审理坑得办了两次无犯罪证明,血泪经验丰富。

首先,需要去FBI注册一个case,然后再去USPS网站激活这个case相应的指纹业务。去USPS打指纹有许多要注意的(坑):

  1. 不是所有USPS都可以打指纹,要以FBI和USPS官网给的最新信息为准
  2. USPS指纹业务和常规业务的营业时间不一样,一定要查好指纹窗口的时间,但网上信息未必准确,最好打电话和店里核实
  3. USPS打指纹不需要预约时间,但是最好早点去,因为指纹和普通业务都是排同一个队伍,万一碰到业务繁忙,那你很可能错过指纹窗口的营业时间
  4. USPS最好开门就去,中午去可能碰到员工吃饭,下午去可能碰到员工早退,如果是年底办业务,尤其是碰到感恩节和圣诞节那阵子,就更要早点去,因为队伍里会有很多很多来办黑五退货和寄圣诞节礼物的人,排队要排到地老天荒
  5. USPS打指纹成功率不一定有保证,比如我家属打了五次指纹都不成功,总有几个指头不合格,但USPS说五次是上限,不能再试了,于是就瞎糊弄给上传了,钱照收不误。如果FBI不给过,就得换另一家USPS去办指纹,这家不再接待。好在当天晚上收到了FBI的电子确认信,68刀没有打水漂。

如果打指纹一切顺利,从USPS柜台走到USPS大门的这半分钟里,就能收到FBI发来的电子邮件确认信,可以立即上传这个电子版去枫叶卡申请系统。一般再过一周,会收到FBI的纸质无犯罪证明,可以留存备用。

中国无犯罪证明

没啥好说的,国内办证因地制宜,你需要一个信得过且愿意跑腿的国内亲友帮你打听国内是什么流程。有些地方是让亲友带上你的户口本去当地派出所办理,有些地方支持网上办证,详情需咨询属地派出所和便民服务机构。

资产证明

资产证明也有时效性,我被移民局的龟速审理坑得办了两次资产证明,血泪经验比办无犯罪证明还丰富。

谁需要资产证明
  • 如果带家属一起申请,只需要主申请人提交资产证明,证明信里的金额需要满足全家的资金需求。
  • 特定类别的申请者不需要提供财产证明,详见官网
到底要申报多少账户

我所理解的资产证明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向加拿大政府证明你有足够的钱来加拿大生活,不需要社会救助,另一个方面是财产透明,如实汇报你会带多少财产进入加拿大。

如果在官网查proof of funds,得到的结果是指向第一层面的,所以只要你列出的资产能满足最低资金要求即可。但是我被捞时得到的通知里还写了第二个层面,它要求我的资产证明包含我所有账户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存款账户、支票账户、养老账户、投资账户、贷款账户。

实际操作中,很多申请者都简化了资产证明,做到证明单上的资产满足最低限度要求即可。如果你有一个户头上长期存了一大笔钱,那么你只开这个户头的资产证明就足矣。每年移民局都会时不时变更资产需求(即需要你自带多少钱才能来加拿大),请一定要及时查看移民局的邮件通知。

但因为我本人胆小怕事 ,所以我老老实实按如下白纸黑字的要求搜罗了我全部账户的信息

For proof, you must get official letters from any banks 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ere you are keeping money. Letter(s) must list: (1) all current bank and investment accounts and (2) outstanding debts such as credit card debts and loans

所以我的资产证明前后涵盖近十多个户头,全部资料如数上交。因为信用卡属于借债,所以信用卡信息也需要被包含在资产证明里,信用卡开得越多,这一步整理材料就越痛苦。

资产证明里要包含什么信息

这个证明信具体怎么写,移民局有明确的需求;

For proof, you must get official letters from any banks 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ere you have an account.

These letters must be printed on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letterhead and include 要用金融机构抬头的信纸打印

  • the bank or institution’s contact information (address, telephone number and email address) 机构名字
  • your name 你的名字
  • your outstanding debts (such as credit card debts and loans) 欠款额度
  • these details for each current banking and investment account you have with them
    • account numbers 账号
    • date each account was opened 开户日
    • current account balances 当日余额
    • average balance for the past 6 months 半年平均余额

简言之,金融机构开的普通账户证明并不符合加拿大移民局的需求,一定要和机构人员仔细说明你需要哪些信息,让对方给你特殊办理。因为证明信的特殊性,一定要留出足够多的时间和机构沟通。有些机构需要一周才可以开出证明信,所以务必抓紧时间办理。

如果你的消费习惯是月光,还是要尽量在申请枫叶卡期间的这一两年里保证账户里有满足最低要求的资金,否则资产证明很难开出符合要求的。比如你找亲友临时转账,就算一时满足了金额要求,但是均额要求无法满足。

2023年的最新要求是,单人申请需开出$13757的资产证明,再带一个家属就变成$17127,金额随家庭成员人数变多而增加,详情见 https://www.canada.ca/en/immigration-refugees-citizenship/services/immigrate-canada/express-entry/documents/proof-funds.html

如何联系金融机构办理资产证明

存款账户、支票账户最容易办,这类账户也是用来证明资金实力的主力军。如果机构有线下门店,可以直接去线下找工作人员约个appointment办理,运气好的话可以当场出证明信。如果机构没有实体店,或预约不上appointment,就只能联系线上客服或电话客服,沟通中务必描述清楚证明信的需求。

有些机构可以给电子版证明信,省去邮寄的等待时间。但是有很多机构无法出具电子版证明信,只能给你寄实体证明信,除去办证的时间,这个寄送需要额外花上至少一周时间。所以一定要尽量早办,留出足够多的缓冲时间。比如BOA默认是寄信,但我第二次办资产证明的时候和live chat客服哭诉了一下,最后要到了电子版。Chase我找的branch当场开,Fidelity那边可以发电子版。

对于那些无法完全满足移民局证明信需求的机构,我在资产证明PDF的第一页加上了解释信 letter of explanation,说明哪家机构有哪几个信息点没法满足,并对这些账户加上了近三个月流水账单已保万全。

很多人说没必要每个账户都开证明信,但我是逐字逐句解读IRCC要求的,所以只要是asset (saving bond stocks) and debt (credit card )我都写了,包括借记卡、信用卡、债券、股票、养老账户401K IRA之类的。因为信用卡开不了资产证明,所以大部分信用卡我下载了半年流水,附在资产证明里。有些信用卡我很久都没用了,我就没写细节,只写了账户号码,并注明从何时开始没有再用,所以没有流水账单。

如何整合资产证明文件成一个PDF

等你要到了所有材料,等来了所有信件,最痛苦的是扫描并压缩整合文件。

首先,Chase的PDF下载下来是protected,不让合并,多亏热心善良网友们的提醒,我才知道protected PDF可以用浏览器打开,再打印另存为普通PDF,这样就可以和其他PDF合并了

合并只是第一步,减小文件大小更恶心。我当时的申请系统里要求整个文件不超过4MB,需要很多奇巧淫技才能把好几百页的PDF压缩到那么小。我总结下来可尝试的压缩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 adobe自带的压缩功能先压一次
  • 彩色转灰度
  • 分辨率降低(但要保证可读性)
  • 删除不必要的空白页

整理所有金融机构的全部账户信息,附加各个账户的半年流水,太痛苦了,当时处理这份材料就折磨得想撞墙,后来被告知又要来一遍,想死的心都有了。

退一万步,很多人都没有每个账户都开证明信,也顺利审核通过了,到底要不要和我一样老老实实开一堆证明信和流水,大家自行斟酌,或者咨询付费移民顾问。

表格填写

imm0008表

这个表主要用来汇报申请信息,有些细节可以和这个表格合并在一起,一起上传。

索要材料的信中让我们交dependent application fee,其中包含85刀指纹费。但家属前两年申请旅游签时打过指纹,用官方平台确认了指纹有效期为十年。且官网说了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再次录入指纹了,所以付费时,我没有勾选指纹费,而是在表格附加了一页解释信,说明了为什么我们不交配偶这一份指纹费。整个合并后的PDF包括:

  • 指纹费用解释信
  • imm0008 表格
  • 申请费收据
  • 解释信补充材料(打指纹的相关法规以及指纹复用查询结果的截图)

如果没有解释信,那么只要交0008表格和缴费收据就行了。

imm5406表

这个表主要用于申报家庭成员信息,比如伴侣两口子信息、各自家庭成员的信息。

  • 这个表格要填两份,主申和副申都要写,如果有孩子,那孩子也要单独写一份
  • 任何家庭成员的信息都要被填写在表格里,比如即便父母不会一起赴加,也要写父母的名字,姓名还需要加中文版
  • 表格末尾记得签名

imm5669表

这个表是填一大堆背景调查,以前在哪工作、在哪读书、在哪些国家定居过,以及近十年的家庭住址等,全部都要写。因为表格本身行数有限,所以很多写不下的部分只能额外加了几页写,在原本表格里我写了see attachment。这个表格没啥好说的,仔细写并且自己核对就好了。

划重点:如果经常搬家,一定要记好自己从18岁至今的、或过去十年的历史住址,这些信息都是要写进表格里的!

Common Law材料

Common Law单独有一个imm5409表,这个表格全称是 Statutory Declaration of Common-law Union 即伴侣关系证明,是sponsor common law partner才需要的表格。因为common law没有证,同居一年就自动满足common law,所以需要额外公证这个关系的真实有效性,大概是结婚证的替代这个意思。除了公证表格本身,伴侣双方还需要各自写一个问卷,回答一系列问题来证明关系真实性。问卷之外,还要准备很多文件,来证明两人真实同居的关系。

5409的表格在系统里就一个上传的位置,但是这一个文档其实是很多份文件合并而成的,包括:

  • 公证过的5409表格本身
  • 同居伴侣问卷(一人一份)
  • 同居关系证明材料(各种能显示有同样地址的官方文件)

如何公证5409表格

填表需要公证员参与,大部分美国的银行能免费提供此类服务,需要尽早预约公证员业务档期。总结就是Boa可办但约不上,Chase可办且态度很好,Charles Schwab只能办银行相关业务的公证。我们最后在家门口的Chase办的。

去办理公证所需的材料:

  • 待公证的5409表格
  • 能证实同居关系的相关文件,比如有两人名字的、已经住满一年及以上的租房合同
  • 身份证明文件,比如驾照或护照

公证员是说个中文的姐姐,见到我们后,她对家属说“X小姐这边请”。我好久没听过中文引导词,愣了好一会儿。公证员问我们是要搬去加拿大吗,我说是移民,要担保配偶一起过去。公证员问我们几时过去,我说还在审理材料,暂不知日程。公证员说,“那祝你们一切顺利,早日办下来。”全程都没有一点废话,签了字,盖了章,公证员递了名片给我们,就结束了。离别时我想说have good one,一时卡住不知中文怎么说。公证员倒是反应快,祝我们一路走好,有需要下次再来。

全程只需要五分钟,然后我们就是被合法见证过的common law伴侣了,我要为对方拿PR后的资产状况负责三年。不管我们有没有分手,不管我是不是失业,我是配偶唯一是sponsor金主,配偶不能吃政府救济,否则加拿大会找我报销。

如何写同居伴侣问卷 relationship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移民局会给你一套问题,你跟着prompt写大作文和小作文就可以了,问题大致如下:

大作文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of your relationship,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details:

  1. First contact with your spouse/CLP (i.e., when and where)
  2. Provide timeline of dates, photos, and documentation of events in which you both participated in, such as trips and outings.
  3. Have you visited each other during your relationship? (i.e., when and where)
  4. How do you communicate when not together? (e.g., phone, email, online chats)
  5. Please provide dates of cohabitation, if applicable.

这部分本质就是写两人相知、相识、相爱的过程,我因为有写日记的习惯,加上我俩也一起运营游记博客,所以各种照片、时间、活动经历的细节要多少有多少,写了好多页。注意这份问卷是伴侣双方都要写,提交之前注意对一下答案,别出现重要日期对不上的情况。

除了上述有很多细节要求的大作文,还有一系列小作文。但小作文都挺简单,每个问题三四句话就能写清楚,问题如下:

  • Was your relationship known to your close friends and family members?
  • Do you receive financial support from your spouse? If so, how much and how often.
  • Do you have any children? If so, please provide their names and dates of birth.
  • Did you have a honeymoon (a holiday or trip taken by you and your spouse after the marriage)? Provide details such as when and where.
  • If in a common-law relationship, was there a commitment ceremony? Please provide details such as when, where, and who attended.

写作文这个事儿吧,对北美申请者大概都不难。毕竟主申都过了雅思8777,副申如果也是走读书、工作这条路留美的,或许也考过托福、上过班吧。总之就按北美考试作文要求来写,细节越多越真实,能写你就多写点。

如何准备同居证明材料 evidence of cohabitation

原则就是找出所有能证明伴侣双方住在同一个地址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 政府颁发的文件
    • 写了居住地址的驾照
    • 政府部门寄到家里的信
  • 租房类
    • 有两人名字的租房合同
    • 两人共享的水、电、网等费用账单,比如水费账单是走我的银行账户付款,电费账单走配偶账户付款,费用流水的家庭地址都是同一个地址,说明我们共同分担了同居开支
  • 重要文件类
    • 有两人名字的车险
    • 有两人名字的房屋保险
    • 金融机构寄给彼此的信件,不同的收件人指向同一个地址
  • 双人合照:这部分最好是和朋友们出去玩的时候一起拍的,能证明你们的伴侣关系是被你俩社会网络所认可的

如何准备枫叶卡寸照

枫叶卡上的照片要求必须是专业机构拍,有严格的照片尺寸要求,和美国护照尺寸还不一样,照片背后还要写拍摄机构的名字和地址。

这一套处理下来,我觉得以后我一定要开一个枫叶卡证件照studio业务。因为照相馆裁剪的图片大小有一丝丝match不上尺寸,阴影也没抠干净,最后还是我自己重新裁剪的。如果我以后开店,可承接拍照、修图、打印一条龙业务,还可承接PDF材料无损压缩业务。

申枫叶卡最重要的不是考英语也不是年龄,是美工技巧……

如何寄材料去加拿大

我们选择去UPS店里寄护照,这个包裹里还要夹带一个return envelop,保证加拿大移民局能用这个prepaid return envelop再给我把东西寄回美国。但前台小哥说系统驳回了订单,因为return envelope回不来,店里不支持这个跨境业务。

最后折腾一通,只好在UPS官网,假装自己在加拿大境内,想给美国寄一个包裹,在网上生成了一个prepaid的return label,这才成功。

后续也比较坑,有一天我们收到移民局邮件,移民局说他们收到了UPS追债的invoice,让我赶紧结清账单,五个工作日内不付款的话,就影响到我的移民申请了。

我实在摸不着头脑,明明是prepaid return envelop,咋就变成赊账了?当时我们用的PayPal付款,不料发现PayPal至今没结清这笔钱,不知道是UPS Canada收款出问题,还是PayPal打款有问题,我们的确是赊着账让return envelope回到美国了,这是什么资本主义漏洞啊!

于是我赶紧在UPS Canada官网付清了账单,并把收据发给了移民局。

其他申请相关Tips

材料准备期间尽量不要有出行计划

要出行也最好带电脑。因为被捞后要时刻准备着提交新材料,所以就算是出门旅游,也要保证网络畅通,各类材料随时可取(自带电脑、硬盘,或把相关材料存在云端)。比如22年初,加拿大移民局终于审我的材料了,但坏消息是,因为他们拖了太久,我之前各类材料都过期了,所以我一周内必须提交最新的资产证明、无犯罪证明,如果我人不在本地,很多材料都不好办。

除此之外,有时候手机浏览器无论用哪个都无法顺利登陆IRCC申请页面,总会403报错,要么就是页面加载极其不稳定,只有切换到电脑端才能打开。万一出门在外旅游却临时收到提交材料的请求,而手机无法登陆,更别说压缩PDF了,那根本就是抓瞎,如果条件允许,出门旅游最好带一个电脑处理材料。

有问题尽早发webform联系移民局

如果身份信息有变化(有满足common law的同居伴侣、结婚、离婚、搬家),要第一时间通知移民局。

  • Common law这种伴侣关系需要主动申报,因为加拿大法律下,只要两人连续同居满一年,就自动是common law partner了。详细界定规则请见加拿大移民局官网:https://www.canada.ca/en/immigration-refugees-citizenship/corporate/publications-manuals/operational-bulletins-manuals/permanent-residence/non-economic-classes/family-class-determining-spouse/assessing-common.html
  • 如果信息发生变化,一般是去移民局的webform平台提交说明,但移民局通常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会审理到你提交的表格,所以时间有很大的滞后性。如果你已知一个月后要搬家,或者一个月后就满足common law关系,那么可以现在就和移民局汇报,等移民局一个月后审理到你提交的材料,刚好也就是你身份变更的时间,没有什么时间线上的耽搁。划重点:提前一个月通知移民局
  • 如果当时刚好移民局向你索要材料,也可以在材料里顺带附一份解释信 LOE (letter of explanation)来说明情况,和移民局要求的材料一起上传到申请系统里,这样被及时审核到的概率要高很多。
  • 雅思G类小作文考得很有必要,枫叶卡八字才刚有一撇的时候我就写了十封letter of explanation了。

PDF常见问题

  • PDF无法打开 – IRCC的高级PDF表格无法用浏览器预览,会报错说版本太低,即便用了最新Adobe也不行,一度困扰我很久。最后家属发现一旦把PDF下载到本地,再用Adobe打开,就可以了。
  • PDF大小超过限制 – 用adobe里的optimize pdf功能,选择advanced options,然后手动降低图片ppi和quality,甚至可以把彩色转灰度,既压缩了文件大小,又不太损失图片质量。

移民局申请系统问题

  • 手机无法登陆IRCC或者异常报错怎么办?用电脑登陆就好了
  • 材料上传界面的bug
    • 上传材料的界面并不是一个材料对应一个坑。比如加拿大需要我提供家属证件照、护照等信息,可是dashboard没有传这个文件的地方,只能把这些文件和出生证明一起打包在一个文件里上传了
    • 传文件的页面,有些field一刷新就消失了,一刷新又出来了,很可怕,永远不知道哪些地方能上传材料……
    • 有些没有说明该往哪里传的材料,可以点击传文件网页上的小问号,会惊喜发现移民局其实在期待你往这里传指定材料。比如同居关系的公证文件那一栏,点击小问号后会出现一行小字,说需要把同居证明材料往这里放。
    • 如果要求的文件并不applicable,就写小作文letter of explanation传到这个filed,比如离婚证
    • 系统要求上传partner photo,但是也没有专栏能传这份材料。解决方案是反复刷新dashboard,偶尔能出现好几个client info的栏目给你传东西,传啥都行。有时候传完文件,这个栏目又消失了,过一会儿又出来了,还能显示你传了什么。

短登加拿大的流程

材料准备

我们走陆路开车进入加拿大,准备了以下材料:

  • 护照
  • COPR
  • BSF186/B4 赴加行李清单
  • 财产证明
    • 理论上财产证明要保证你申请和登陆时都有足够资金,所以入关时也要带上,我带了工资流水和有大额储蓄的存款账户证明,但其实没有人检查我的财产证明
关于BSF186/B4

BSF186/B4是一个行李清单,现在叫BSF186,以前叫B4,我习惯简称它是B4。去谷歌搜相关信息时,可用B4和BSF186作为两个关键词来搜,指向的信息是一样的,但是B4或许有更多过来人的经验。

这个表格需要准备一式两份,一个自己留底,一个海关留底,记得登陆结束后保存好并扫描海关盖过章的表格。

B4要写上你带入加拿大的所有家当,即要写产品信息,也要写产品估值。不管你是长期登陆(永久搬来加拿大),还是短登激活身份(呆几天就走),理论上都需要写好这个表格。我们提前了一个月来准备表格,主要是写了车辆信息、贵重电子产品的序列号,其他大类比如衣服、家具就只写了一个大概的。因为表格行数有限,也不方便编辑,所以我是自己加页单独写的,在原表格里填写是see attachment。

我打印了海关条规来和海关反复确认要不要交B4(因为彻底搬过来前想换车,这样B4上的车辆信息就不一样了),法规说的适用范围是来settle 12个月及以上的人才需要交,但工作人员说PR landing默认都有settle intention,所以要交。这个B4到底短登交不交真是YMMV,很多人说不用交,问了近期来同一个关口登陆的网友,对方也没有交,大部分人都说啥时候带goods啥时候申报,反正就这一次机会交。但是我的case里,不管是过关的边检人员,还是海关大厅的办事人员,都说第一次登陆就要交,所以大家还是准备一份吧!

开车过关时被问的问题

  • 来干嘛:landing as PR, do arrangements for settlement, will bring goods later
  • 为什么不现在settle:找一个有理有据的原因,比如工作走不开啊,学校没毕业啊,都可以
  • 住哪里:温哥华酒店
  • 什么工作
  • 在加拿大待多久
  • 有没有带B4(行李清单):带了
  • 车是不是我的:是的
  • 车要不要import:暂时不import到加拿大,因为可能会卖掉
  • 有没有把车写在B4上:写了

边检给我们发了黄条,条子写了车牌、我们的入境目的等等,然后我们下车去大厅里办手续。我问边检一定要今天交B4吗,对方说是的,还说many people are not prepared, glad you did.

边境大厅办手续流程

大厅几乎没人,但是也等了二十多分钟才轮到我们。工作人员好多印度裔,他们核对了我俩护照和COPR信息,一条条很仔细地过,然后让我们签字,最后工作人员再盖章。

COPR没照片的那一份被钉在我们护照上,不能用这个再次入境,老老实实等枫叶卡下来才能持卡进入加拿大。当然也有人说自己能用COPR再次入境的,理论上不可行,但是YMMV,大家自行斟酌。

因为我可能要换车,工作人员本想给我办temporary import,后到看我只再加拿大待三天,他就说算了,懒得折腾,下次入境能自圆其说就行,比如新车买了还没到,所以旧车还没卖之类的。这次工作人员把车写在goods accompany里,并注明了not to import,以后如果车卖了,就把这个划掉。新车如果太新也无法免关税,但是这个要查进出口车的部门的规定了。后来我们又去了一次加拿大,索性边检人员没有在车辆问题上为难我们。

签好字后,工作人员把文件收走,去录入信息,又等了十几分钟,于是我们闲着没事就在边上核对B4上的家当信息。最后工作人员stamp B4,将护照归还,枫叶卡要等多久才能制卡他也不知道,他说not under my business madam, it’s now between you and the immigration!

最后工作人员说了congratulation,说实话那一刻我还是很紧张,一点relief的心情都没有,折腾了快三年,人都麻了。

领取枫叶卡

登陆时还要填写一个加拿大境内地址,枫叶卡会被寄送到那里。理论上来说,申请人要一直留在加拿大境内等枫叶卡,但是我还要回美国上班,所以最后是托好心的加拿大境内朋友代收了枫叶卡。由于我自己没有加拿大其他签证,无法再去加拿大境内拿卡,于是再托好心的往返加美的朋友去帮忙取了枫叶卡,最后回美国再转交给我。

也有不少人选择请加拿大境内的朋友邮寄枫叶卡来美国,但是邮寄有风险,如果能有朋友帮忙人肉带卡,会更保险一些。

其他reference

我虽然是DIY申请, 但一路上得到许多已在加拿大的朋友帮助,大家给的建议都功不可没!

有一个Canada visa论坛也有大量实用信息,有问题可以先去搜一搜有没有过来人的经验总结:https://www.canadavisa.com/canada-immigration-discussion-board/

还有两位专业持牌加拿大移民顾问对我帮助很大,都是我在豆瓣认识的,我直接附上人家的business联系方式吧,大家有需求可以找她们:

  • 这位姐姐对LGBTQ人群申请经验丰富,有同性伴侣申请相关问题的欢迎找她,超级超级耐心:https://sunnysideimmigration.youcanbook.me/
  • 这位姐姐可以解答general申请问题,微信Joytitude,公众号JoytitudeCA,加拿大相关信息请见她豆瓣主页

祝大家都申请顺利,应润尽润。

2022年消费总结

继续去年的记账总结!记账规则、工具、省钱心得见去年的文章:《2021年消费总结(和薅羊毛心得)》

支出一览

和往年一样,总支出分为衣、食、住、行、玩几个大类。所有开支金额都是我的个人支出,不算配偶那份,不含donation金额,吃饭和加油都是平分,住房开支按比例分配。

总消费如下,各类别消费金额表格也附下文的各章节中。

2022-expense

2021年总支出$32000+(在当年的消费总结里记成了$34000+,因为错把分期付款的医疗费也算进去了),2022年总消费$37000+,总金额上涨$5000多,涨幅高达15%,跑过了通胀,也自然是远远跑过了工资涨幅。具体开支金额统计表附在文末。

支出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 老电脑的电池彻底歇菜,不得不换了新电脑(大几千)
  • 不仅付着去年手术欠下的医疗款,还要付今年新增的医疗费(又是大几千)
  • 通胀凶猛!房租上涨10%,吃饭上涨17%
  • 油价翻倍!加油支出的涨幅高达70%多

房租依旧是支出的最大头,去年有一大笔新公寓入住优惠,今年啥也没有,房租本身明面上的价格还涨了5%,所以房租实际支比其实比去年多了10%,公寓方还是很贼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房租在总消费里占比略下降,说明2022年在其他门类花得更多了……

水电网比去年花得少,说明多用洗碗机真的省钱。2021年有半年同居和半年独居,同居后省了不少水电网。2022年全年同居,水电网省下的就更多了。

家居用品、日用品、家具、家电等支出变动不大。最满意的消费是虎牌电饭煲和Walmart小推车,谢谢友邻一家的安利!此处还有一个bug:我薅的很多羊毛都转成了Amazon礼品卡,但礼卡被我记成了糊涂账,无法分辨总价值200多刀的礼卡都用在哪些类别,household这部分实际支出应该还要减100多刀,和往年持平。

我以为今年吃饭还可以很省钱,因为几乎不下馆子,但抵不过通胀太猛,光买菜金额就涨了15%。虽然买菜花的更多,但买菜金额在我总消费里的占比竟然和往年一模一样,我个人的恩格尔系数好稳定啊……吃饭总支出虽然增加了,但还是比独居时代少,同居省钱是真的。

各大超市买菜开销

  • Costco ($949):在Costco的买菜开支是去年的1.5倍,我们是猪吗?不,主要是我们避开了零食支出黑洞Trader Joe’s之后,零食欲望都发泄在Costco了。但Costco零食比TJ更大、更贵,也更容易吃不完而浪费,还是要少买零食,少买零食省下一个亿!
  • QFC ($453):离家近,我们有事没事都去逛逛,就当散步了。能用到deal的话还是很省钱的,一年通过deal和coupon省了四百左右(基于小票上写的YTD savings数据),省钱tips写在去年的总结里了。
  • Weee ($379):在Weee的支出翻倍,虽然对员工而言是垃圾公司,但作为消费者抵不过平台的物美价廉,其供货的丰富度和新鲜度都比本地华人超市好。
  • 夏威夷 ($300):按理说买菜的金额不会这么多,但在夏威夷度买菜做饭,一周就花了$300,这是我们日常近三周的买菜支出了,夏威夷物价还是高的呀!
  • Trader Joe’s ($263):TJ基本都是买零食和速冻食品,去年感慨买零食花了太多,于是今年TJ去得少,在TJ花的钱只有去年一半,也没觉得错过了什么,很好值得坚持。
  • Amazon Fresh ($162):新店开张时每周都送买40减20的优惠券,那阵子去囤了很多冷冻虾仁,买回家做虾滑很不错。不发优惠券以后就再也没去过,因为日常定价太贵了,必须要有优惠券才划算。
  • 百家($100):在百家支出是去年的30%,有效避免被无良中超坑骗,偶尔买买还行。秋天买了几次螃蟹来炒年糕,意外地还算新鲜,价格也很实在。
  • 大华 ($100):碰到折扣的时候买些干货调料还不错,但生鲜品质不太行,连大蒜里面都会长虫,一般只有买零食和干货才会去。
  • Safeway ($94):在Safeway的支出是去年的一半不到,得益于撸每周五块十块的free money(省钱tips写在去年的总结里了),还加上朋友送了礼品卡。品质不如QFC,属于没有deal不会去的超市。
  • 越华 ($58):靠谱的越南超市,以前常去他家买内脏,但这一年越华消费只有往年的零头,因为他家撤离了华埠,更难access了。

外食开销

2021年的60次外⻝只花了700多刀,因为其中20%是爬山和自驾游途中吃麦当劳,10%是买菜后顺便吃Costco的热狗和冰可乐。

2022年外食金额上涨20%,在总开支里占比持平。外食增加到74次,还不包括夏威夷超市买熟食和poke,实际可能吃了90多顿外食。吃得最频繁的餐馆(如果这些地方也qualify餐馆的话)既不是麦当劳也不是Costco,而是Panda Express!说明他家填小票survey就送一个菜的营销策略对我们家很有效:根据小票上的instruction,在两天内填写在线反馈就能得到一个code,下次带这个code去点单就能送一个菜。每次去点两菜一饭,再加送的一个菜,两个人吃刚刚好,人均每顿饭支出$5。

外食最大单笔支出竟然是我和同事在bellevue吃的火锅,太不值了,属于现在想起来还会生气的那种不值,大西雅图地区的餐馆越发割韭菜,想到就来气。新晋物美价廉餐馆是重庆麻辣城,价格比洞庭春便宜,味道也更稳定,但去一趟的油费太贵,据说最近也涨价了。

主要是因为买了新电脑,所以支出翻倍。因为2022年玩的花样更多,很好奇自己在各个爱好上花多少钱,所以在“玩”这个类别分出了旅游travel、露营爬山hiking、剑道kendo几个子类别。总体来看,今年开始频繁露营,买装备花了一点点点小钱,此外还培养了新爱好剑道,但剑道真的不贵,很适合穷人。

  • 截至2022年底,我俩都打了四针疫苗,所以玩起来更没有顾忌了:春天去新墨西哥,夏天在华州和俄勒冈到处进山露营,冬天去了夏威夷。露营几乎不用房费,即便很费油钱,也比住酒店便宜太多。2021年我俩还双双开到CSP史高的开卡奖励,所以2022年出远门全靠烧信用卡积分。再加上蹭了夏威夷听客房,旅游这边省了很多现金。今年去的地方比往年年远,竟然花得还更少。最惊讶的是,圣诞节前在夏威夷租车花的钱是近两年最便宜的一次租车体验,这个世界怎么了,我看不懂。
  • 后疫情时代依旧没有什么购物欲望,消费都是功能性的,比如买了一件mountain hardware羽绒服($168),还换了一双新登山鞋($78),剩下的都是露营设备和国家公园年卡费。感慨迪卡侬的露营装备都好便宜,实乃穷人福音。
  • 培养的新爱好(剑道)也很省钱,季度会费不过$140而已,如果全勤,每次费用装备费也不过$6,也就一杯奶茶钱。再加一两套入门级别的制服和一把竹剑,这一套加起来才$100多。因为还很菜,暂时不需要买盔甲,我还真希望能早点花出去买甲的钱呢。
  • 由于今年户外衣物的消费都放在hiking类目了,其他日常衣服几乎都是Uniqlo和Costco包办,只花了$200出头。
  • 软件类消费和往年持平,无非是买游戏($100)、全家三四个博客的运营费($70),以及会员订阅费。
  • 植物上的开支锐减,因为家里实在放不下,对象也不让再买新的了。
  • 娱乐方面也没花多少,看了谭盾音乐会($92)、落日飞车($29),其他就是电影票,以及和朋友拼单搞大型烧烤甚至炸臭豆腐。和朋友做饭,玩的成分多于吃,所以放到entertain这部分。还看了久石让音乐会,但那是三年前买的票了,这张票大概是今年最成功的理财产品。
  • 这部分最大的开支是买新电脑,因为赶上打折和友邻告知的各种deal,还最终跑了一趟俄勒冈,省税花了$1750换电脑。年底还换了新耳机($247)、GoPro配件和移动硬盘等等。其中很多都是amazon买的,需要减去礼品卡额度,但糊涂账算不清了,大概也就再减50块吧。

除了车险和牌照费没有额外的保养和罚单,所以金额下降了些。今年一直进山,却懒到没洗车,进入雨季后也就不嫌脏了,一整年没洗车,我很对不起我的车。油价飞升,而且夏天每周都往山里跑,油用得也多些,油费翻了一倍多,很怀念疫情期间2块钱的油。

杂项(医疗支出)

除了衣、食、住、行的固定开支,还有两类随机支出,属于命里逃不过,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要花的钱。

一个是移民身份类支出,2022年主要是给加拿大移民局寄材料的费用,没花多少。枫叶卡全套办下来不超过$1800,太便宜了,比当下美签premium processing都便宜。

另一项非常规支出是2021年切子宫肌瘤产生的一系列手术费、医药费、住院费,因为金额巨大,所以分期付款付了一年,好在医疗支出不需要利息。不过2022年刚还完2021年的医疗费分期,又续上了新的各项检查分期额度。哎,每年雷打不动的医疗支出占令人头疼。

总结

2022年的通胀太猛了,对于我们这样节省的家庭,吃饭支出也上涨15%之多。续房租时以为只涨价5%,但抛开前一年的隐形优惠后,实际支出其实涨了10%,这点是我没想到的。如此算来,公寓就是连着两年涨价10%,西雅图真的住不起啦!除了计划外买的新电脑,各类支出占比基本没差,祈祷以后医疗支出能少花点吧,都是血汗钱啊……

2023新年第一天

高野山寺庙祈福

天没亮的时候,柴从床上挣扎着坐起。当时我还以为是三四点,便翻了翻身,打算接着睡。迷迷糊糊中,却听到柴说,“Seattle Kendo Kai已经开始practice了”。什么,原来已经七点多了,我们肯定是赶不上姐妹道场的new year open practice了。

昨晚研究了Seattle Kendo Kai的FB,发现前几年的新年练习全是上了甲的人,加上SKK规矩森严,我们这种菜鸡估计也不配去。和练习本身相比,我更想看新年练习后的打年糕活动(真没出息啊)。吃不到年糕有些遗憾,祈祷自己明年可以变强,能早起来参加新年练习(然后围观打年糕)。

新年凌晨我们才临时搜罗起新年祈福活动。柴发现之前去过的Japan Town高野山寺庙不仅有新年Goma Fire,还送斋饭红豆年糕汤,把我激动坏了。寺庙11点开门,下午1点才开始仪式,所以索性一觉睡到中午,然后直冲寺庙。

高野山寺庙

不料睡过头,我们一路上都担心会因为迟到而无法入场,直到在寺庙停车场碰到一个穿着和服的日本奶奶,心想打扮如此庄重的老奶奶也是现在才来,迟到也是能进的吧。佛祖的确慈悲,大殿并未锁门。

因为殿内不好拍照,于是努力回忆了脑海里的片段,全用文字记录下来。

和往常一样,进门就是求御守和Goma Fire(护摩祈愿)木板的摊位。唯一的不同是木板涨价了,平常5块,今天10块,不知是因为通胀厉害,还是正月新年的法力更厉害?

我拿了一个白底蓝花的御守,用来保佑身心健康的。柴凭眼缘挑了一个黑金红配色的御守,结账时才发现她那个御守的价格是普通御守的两倍。她阴差阳错拿到了不动明王御守,而不动明王刚好是本寺供奉的菩萨。这款不动明王御守卖得只剩下最后一个,想必法力比普通御守更甚。既然能拿到这最后一个,大概就是缘分吧。

工作人员说,买御守还可以由大师开光。我俩大喜。于是各自在Goma Fire木板写下新年祈愿,把御守装入盖了寺庙徽纹的纸袋,由工作人员呈上光明殿。

殿上还是那两位师傅,一个身着黄袍的日本大师负责吟诵和烧木片,一个身着黑白袍的年轻白人沙弥负责添烛火、辅助吟诵,并帮忙调整live stream摄像头的角度。

台下倒是比往常热闹许多。殿前坐了满满一排诵经的信徒;殿内每一排长椅都座无虚席;贡品台以前只有苹果和干花,但今天放了好大好大的几个柚子,垒成了金字塔的样子。更热闹的是,平常只有一个音响小哥在角落负责放鼓点伴奏,但今天有人坐在大殿后排,专门全程敲太鼓。

台上的熊熊烈火烧出一米多高,大师一边吟诵,一边把写满愿望的木板投进火堆,如此这般净化着大家的私欲。台下的太鼓声振聋发聩,像当头棒喝,鼓声越响,内心反而越平静。鼓声和诵经声相应和,吟唱的间隙里穿插着鼓点,鼓声减弱时又响起诵经。两种声音就这样交织在一起,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这比以往纯粹的太鼓表演更令人印象深刻。

至于到底是如何开光御守,只见大师拿起火钳,把装着御守的纸袋放在火堆上旋绕几圈,大概是沾沾仙气,然后再迅速取出。眼看纸袋已淹没在火苗里,但大师却又能完好无损地把纸袋取出,我俩啧啧称奇。最后工作人员把纸袋和御守交还给我们,纸袋上有烟熏火燎的痕迹,甚至纸袋边角也有烧黑的焦痕。我急忙打开纸袋,御守完好无损,只多了一丝香灰的香气。

求来的一对御守

中途还去了一趟厨房吃斋。新年的斋饭是红豆年糕汤,雅名是“白玉”,日文是Zenzai,其实听着就是“善哉”,很有禅意。大殿一侧有通往厨房的小门,门后是一条狭窄得只容一人通过的走道。走道顶上挂着和寺庙格格不入水晶吊灯,走道的尽头通往日本西式风格装修的待客厅。厅内一角整齐摆放着古典沙发和屏风,沙发旁是西式落地灯配日式木格纸窗,供大家吃斋的长桌在大厅里一字排开。从昏暗的大殿走向明亮的餐厅,脑子里满是那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一开始我们以为是要自己去厨房盛吃的,所以径直去了厨房。厨房门口挂着画了锦鲤的门帘,门帘后有一位正煮着红豆汤的小哥。他愣了一下,简要介绍了一下吃的是什么,便招呼我们去餐厅坐下。事后我们觉得很不好意思,好像闯入了不该去的地方。

在餐厅一角落座,发现这里还供奉着一尊石像,石像两侧各有一只狐仙,石像本尊也很像狐狸,不知是什么日本神明?石像前也有许多贡品,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镜饼本体——真的是两块年糕加一个橘子!贡品里混杂着日本和美国的零食,但竟有Costco能量棒,我有些意外……石像旁还放了一份别人送来的精美贺卡,不知道这个狐狸大仙到底保佑了些什么呢?

墙上的佛像绘画被精心裱在玻璃画框里,精美得像博物馆展品。佛像画旁贴了几张漫不经心的儿童涂鸦,看着杂乱无章,但也挺有生气,但总之菩萨肯定是不介意的。还有一份挂在墙上的莲花画片,写着翻译软件也看不懂的日文书法,大概是月历吧。

待客厅

很喜欢这幅画,不知道到底是什么?

我晃悠了一阵,一个年逾古稀的日本老奶奶突然朝我们这边走来。她端着一个棕红色的精美漆器托盘,盘子上放着两碗冒着热气的红豆年糕汤。被这样的老人家服务,总觉得是折寿,于是赶紧双手接过,连声arigato arigato鞠躬道谢。我们还没坐稳,老奶奶又从青花瓷的茶壶里给我们沏出两杯抹茶,双手捧着递给我们,我感觉自己又折寿了…… 

我们俩其实都很讨厌红豆,以前看日本超市正月促销红豆罐头也不以为意,心想这能有多好吃呢?直到今天,这份红豆年糕汤让我们心服口服。红豆汤原来可以煮得如此细腻香甜,圆润的年糕丸子原来可以软糯到入口即化,甜汤配茶是那么刚刚好,热乎乎的一碗下肚,竟在冬天发起汗来。我不好意思再讨一份红豆汤,但柴倒是大大方方给自己再斟了一杯茶。酒足饭饱,柴对我说,“新年也请多多指教呀!”

白玉善哉

回到大殿,Goma Fire活动也接近尾声。太鼓声和噼里啪啦的柴火声渐次落下,空气净化器的指示灯也早已通红。殿内只剩下大师的吟唱,以及电扇摇摆的嗡嗡声。大师收拾好法器,取下口罩,正对着live steam摄像头,边喘气边作最后的发言。我们也终于得以看到大师的真容——以前一直以为他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其实看起来也只是个中年人啊。

大师艰难地用英语发表演说,我也艰难地理解着。最意外的是,大师最后说的一番话竟把我说得热泪盈眶。

他说,“大家的祈愿都是有私心的,是自私的,但是这没关系,这团火已经把大家的私欲烧尽和净化了,只留下最纯粹的愿望。什么是最纯粹的愿望呢?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歌唱、能舞蹈、能微笑。如果世界上其他人都能展露笑容,那么这就是你应该感到幸福的时刻。每个人的发愿都是一份力,都是通往菩提心的必经之路。我们的发愿会用来阻止下一场战争,用来阻止下一个将要被扔下的原子弹。谢谢大家的到来,祝福大家新年快乐。”

欲望是痛苦之源,希望新年可以随遇而安,追求最本质的平静和快乐。

Old Japan Town 闲逛

出门后,发现门口所有的石像脚边都放着镜饼,盛镜饼的小碟子还用夹子和铁丝系在了石像上,大概是怕被大风吹翻了?不知道镜饼要放几日,如果碰上大风大雨,岂不是要变软甚至发霉?

在动画里看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镜饼本体。

高野山寺对面有个更大的日本别院。这家寺院占了整整两个block,夏天办盂兰盆节的活动,公历除夕夜开放钟亭给大家祈愿敲钟。不远处就是Seattle Kendo Kai,道场栖身于教堂内,教堂本身的建筑设计竟然和日式道场毫不违和。

剑道道场栖身的教堂

道场附近还有一座越南寺庙,之前路过这里多次,今天终于有机会下车来一探究竟。越南寺庙总是那么金碧辉煌,和黑白灰的日本禅院完全是相反的风格。院内不仅有好几座三四米高的金身佛像,还有孔雀、梅花鹿之类的奇珍异兽佛像。

越南寺庙

这附近还有西北豆腐厂和Franz面包工厂直营店,不过元旦节都休假了,不然这一趟还可以带点菜回家。

Chinatown International District 闲逛

计划去日本超市看看新年有什么新货,但果不其然,人家也休假了。一路开到China town的尽头,终于幸运地在幸运曲奇工厂(聚昌面厂)门口找到一个车位,靠柴柴流利的平行停车技巧一把拉进去。周日和节日刚好是免费停车,大呼幸运。

玫瑰logo是本地最亲切的面点厂吧

聚昌面厂今天也休假,不然还能在直营店买新鲜馄饨皮和幸运饼。白人同事很喜欢去这家店买unfortunate cookie,也就是flat cookie和边角料,一大袋四五磅,才五块钱。好在老外不信邪,多亏有他们收留了unfortunate cookie,本地商家才能多点fortune。

碰到冬日难得的晴天,一路溜达着往华埠门口走去。Chinatown这几年被疫情伤得最重,好些中餐馆趁机拿了新店面,但药材店和小商铺依旧用木板包裹着。木板都被画满了明丽的装饰画,Maneki甚至还换了一套新的木版装饰,但再怎么好看也抵不过华埠这一年关了八九家店的黑暗。

药材店门口的仙鹤锦鲤莲池

星巴克、Bartells药店、越华超市,全都走了。Little Saigon那边更是寸草不生,路边小栈、七星椒、寿司店、Saigon Deli全部歇业,烤串店的plaza甚至用铁丝网围了起来。这片区域drug dealer过分猖獗,Little Saigon就这样被吞噬,实在是太可惜了。Sound Transit还想吞并更多CID的地盘来扩建轻轨站,本地社群负隅顽抗了大半年。七八年前这里还挺热闹,现在有一小半都跟寂静岭似的。不知道十年后再来这片地,会是什么样子。

不仅是戴帽子的醒狮舞龙,帽子上画的还是小笼包和奶茶,太可爱了。

顺路去中药店找柴需要的药品,一无所获,但店里年货都备齐了,干货海鲜要啥有啥,半个月后可以再来一趟。看到保安堂三个字,我的第一反应其实是《新白娘子传奇》。

小时候跌打损伤会用红花油,不知道和这个藏红花油是不是同一个东西?

好想买一大桶回去做猪脚姜!!

终于走到Seattle Best Tea买Heavy Oolong Milk Tea,不料碰上今天球赛散场,排了老久的队才买上今年第一杯奶茶。柴让我抬头看,原来店里有一副题字,敢情真是中国人开的茶叶店?这里生意兴隆,甚至在U district开了分店。

Seattle Best Tea 名不虚传

太阳落山前,冲刺去Daiso逛了一圈。柴被角落生物的planner迷得走不动路,于是买了两个花色。我还买到了座椅腰枕靠背,希望能有效缓解新年工伤。

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

路过停车场,在这里呆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发现停车场里有个鸟居?!

傍晚去友邻家看猫。猫咪英俊可爱,友邻也十分有心地给我们留了精致的礼物。回家做了菠萝虾仁蛋炒饭,新年第一天很满足,也很幸福啊!

新的一年也请多多关照

流水账vlog

心血来潮,还剪了一个vlog,GoPro的防抖的确比手机好很多,虽然还是会抖,但不至于看到头晕了……

在超市散步才是正经事 | Seattle Foulee Market + Maruta Shoten + Boo Han Market

因为我们日常钟爱的越华超市撤去了西雅图分店,所以不得不开始搜寻其他亚洲小超市来作为替代。Seattle不乏中、日、韩连锁超市,但连锁超市总少了一些small business的人情味。最近探索了三家小超市:菲律宾超市Foulee Market、日本超市Maruta Shoten,以及韩国超市Boo Han Market。每家都各有趣味,于是记成一篇流水账。

东南亚超市 Foulee Market

Foulee Market是菲律宾裔同事推荐的。曾在公司吃了同事带来的红毛丹,惊为天人,伊港是这个超市买的。

我觉得是西雅图最好的红毛丹,一盒里也有那么几颗不太新鲜的,但整体性价比算最好的!

店铺门脸不大,巴掌大的停车场最多塞十辆车,低矮的平房配老旧的外墙,看起来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asian family business。店内布局利用了各种犄角旮旯,也自然不如别家连锁超市那样规整明亮,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带壳椰子到酸角到凉薯,从猪肚到牛肠,啥都有一些,价格也适中。买了红毛丹,的确比costco卖得更甜,但是回家后要捡出盒子里放久了的那几颗赶紧吃掉。还买了小芋头,回来炖红烧肉。

可能二十年没见过这么新鲜的凉薯了,上次还是在农村外婆家的菜地里挖凉薯,挖出来当水果吃。
椰子带壳、不带壳的都有,比连锁超市便宜不少。

零食区很有意思。果干类要啥有啥(就是那种干干脆脆的菠萝蜜、芋头条、香蕉片等等),还有榴莲味、菠萝蜜味、椰子味、芋头味的蛋卷(买了榴莲蛋卷,挺香的)。菲律宾裔好像钟爱脆脆的东西,比如各式各样的饼干、炸猪皮、炸鱼皮、虾片、膨化食品。以前去海南过年,发现年货主打产品竟然是饼干,不是一包一包的,而是一桶一桶的饼干。不知道这是什么南洋特有的习俗呢?

满墙满墙的饼干让我梦回海南的新年超市
不认识但看起来是很好吃的flaky老式糖饼干
美禄版奥利奥!
美禄巧克力夹心饼干,很有老式饼干的感觉,最高评价是“不甜”,饼干有一丝丝美禄的味道。
各种热带水果味的蛋卷,香味很浓郁,蛋卷超酥脆,价格也很亲民,大概三四块钱一袋而已。
能想到的热带水果口味种类都有

调料区除了东南亚特色酱料,还有很多玻璃罐装的珍珠(泡在焦糖水里的珍珠)、紫薯酱、各种口味的椰果、煮熟且加糖的豆子,以及一种看着很像粉条的东西(是椰果条)。如果每样买一罐,就可以开摊卖怀旧奶茶和冰品了。这些个五颜六色的配料,让我想起在泉州吃的四果汤和海南吃的清补凉。

紫薯酱何必去Trader Joe’苦等,原来东南亚人民早就用上了,根本不是新鲜事。
光是各式各样的椰果就排了整整一面墙
珍……珍珠?!原来方便珍珠也是别人玩剩下的东西啊
别说珍珠了,黑糖珍珠也是人家玩剩下的。
各种煮好的加糖豆子配料,小时候买的古早奶茶冰品里总有这些东西,感觉已经退出中式奶茶市场了,小朋友们估计都不认得了。
原来除了椰果还有椰条,我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了。

肉制品区有大量冷冻海鲜,比如一整包的带头小鱿鱼,各种认识的、不认识的海鱼。冷藏区的三文鱼头和鱼肚也很划算,配上超市里的地道料包,一定能做出正宗的菲律宾酸汤三文鱼。

鱿鱼、章鱼全都有
三文鱼肚和三文鱼头还真是亚洲超市特供,尤其是韩国和东南亚超市。小鱼干也特别多。

最惊喜的是鲜肉区,鸡爪、鸡胗物美价廉,牛脚、羊骨要啥有啥,带皮猪五花都是小意思,猪肚、猪肠、猪脸、猪鼻、猪肘、毛肚、金钱肚、牛筋……能想到的这里都有。想不到的,比如牛肝和牛肠,这里也有。自打越华超市撤出西雅图,我就以为再也没机会买到实惠的下水食材了,没想到Foulee供货这么丰富,不堵车的时候开过来也就20分钟,着实松了一口气。

拿起商品仔细看看价标,发现Foulee原来也有中文名——“富利”。不禁感慨这个信达雅真是满分啊。

从未见过这么大一包的鸡胗,还这么便宜?!
牛肚、牛百叶、金钱肚一应俱全,自制卤味拼盘、毛血旺、火锅都没问题。
羊骨和牛蹄
牛肝
猪鼻、猪脸、猪肠!
牛肠、牛筋!
全城最实在的猪蹄。其他家都是猪肘和猪蹄分开卖的,但是Foulee是卖一整个,太感人了。
带皮猪肩肉!再也不愁想做脆皮烧肉和梅菜扣肉的时候买不到新鲜材料了。

熟食区充满着诱惑,因为几乎全是炸物。炸鱼、炸鸡不足为奇,但是还有炸猪皮、炸鸡皮、炸三文鱼肚、炸猪五花,哪一个不是鲜香四溢,哪一个不是披着金灿灿的外皮散发着罪恶的呼唤。除了炸物,还有理智尚存的盒饭和菲律宾点心可买。点心中的suman长得很像粽子,是香蕉叶包着用椰奶煮熟的糯米饭。还有puto之类的米糕,之前也在同事那里吃过,很清爽很喜欢,就是色素有点点多。

炸鸡皮和炸猪皮
炸三文鱼肚和炸猪五花
各种炸物令人久久无法自拔

在炸物面前天人交战了五分钟,我本想买半斤炸三文鱼肚解馋,但三文鱼肚本来就油,油炸的三文鱼肚是油上加油,胃不好的我大概率无福消受,只好摆摆手,赶去下一站日本小超市,去吃更清爽的便当。

日本杂货便当屋 Maruta Shorten

日本超市Maruta Shorten和Foulee相隔不远,但风格完全不一样。Maruta是美国小超市“该有”的样子——门前有一大片规整的车位,店内布局方方正正、宽敞明亮。和Foulee的热闹拥挤相比,Maruta甚至显得有点冷清。Foulee那边几乎全是少数族裔光顾(而且很多顾客并不说英语,这挺好,说明这店地道啊),而Maruta这边明显多了些白人顾客。

门口有很多特价零食,还有很多新口味的百醇pejoy。

Maruta并没有太多生鲜,八成都是零食干货和杂物,更像一个小杂货铺。有意思的是,Maruta还卖Daiso同款杂货,连包装都是Daiso原装的,但是价格比Daiso贵个三成。其实Maruta南北两侧各有一家车程十分钟的Daiso,我一开始还挺惊讶这样倒买倒卖竟然也有市场。Foulee Market一样也有倒买倒卖,不过卖的是Costco的调料或拆分商品,然而Foulee附近车程十分钟也有一家Costco。回想起来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South Seattle这片地方住的并不是高收入群体,或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负担起随意开车出行或Costco几十块钱的年费吧。

我们是冲着Maruta的熟食区来的,可惜熟食区下午两点就收摊了,啥也没买着,只能望着丼饭的菜单嗷嗷流口水,亲子丼、炸鸡丼、猪排丼、poke,每个都想吃,可惜一个都吃不着。价格也十分良心,现在七八块钱一碗的丼饭上哪找啊,连panda express的盖饭都比这个贵了。

他家还能点party platter——巨大的寿司拼盘、鱼生拼盘,甚至炸鸡拼盘。等我哪天要庆祝点啥了,要来一份炸鸡platter,才40多块钱,吃到上火流鼻血都在所不惜。这里日式炸鸡按斤卖也才9块多,下次一定来吃个够。

来了才知道下午两点就收摊了,只能望梅止渴。
好便宜?

没赶上热饭的遗憾久久挥之不去,只能去隔壁冷食区买些寿司和鱼生充饥。时值下午四点,便当所剩无几,便当货架空得只剩下一个小角落还有东西。我们都很喜欢稻荷寿司,于是拿了一份稻荷寿司拼盘,柴还眼尖地挑到一份鱼生拼盘和打折的鱿鱼小菜,加在一起才15块,比美国超市卖的生硬冷饭物美价廉到哪里去了。

不过,这毕竟都是别人挑剩下的,我们几乎没抱期待。先吃了一口稻荷寿司,竟然出乎意料地好吃,寿司饭的清爽酸甜恰到好处。鱿鱼小菜清爽入味还有嚼劲,一份才2块钱出头,再也不用去Seattle Fishguy排长队、看脸色来买鱿鱼小菜了。那份6块钱的鱼生拼盘最为惊艳,金枪鱼、三文鱼、章鱼都十分新鲜,如果去餐馆里加一个摆盘,价格能翻三倍吧。

午后所剩的寿司不多了,基本都是6块钱左右一盒,据说4点以后都是半价,但选择余地就更少了。图上是spicy salmon roll和unagi roll。
午后的小菜也开始八折促销,卖到这份鱿鱼小菜,只需2块钱出头,味道一点都不打折扣。
没买到don饭的悲伤被稻荷寿司治愈了!
鱼生拼盘,也只要6块多,买了不吃亏,买了不上当,三文鱼入口即化,章鱼也十分有嚼劲,物美价廉当之无愧。

买完便当后直接坐在车里吃了起来。都十月中旬了,车窗外却是摇曳的常绿树影和暖暖的风,恍惚间还以为自己是出来春游的。Maruta Shoten附近就是Costco,很适合以后来Maruta买个午饭便当然后去隔壁Costco上货。

Maruta门口有许多日语小报纸,其中少不了我看过的最wholesome的本地免费报纸——Soy Source! 报纸名的精巧双关特别吸引我眼球,所以之前我在日本餐馆等单时拿过一份。虽然全是日文,基本看不懂,但是不影响我用Google translate津津有味看了一页又一页。Soy Souce报纸一般在日餐和日超门口都能免费领取,Maruta也不例外,吃完便当后,我赶紧回店门口拿了几份日本报纸回家,享受轻松读报时间。

感觉面向日裔的报纸更轻松,不知道读者群是不是以家庭主妇为主,所以内容大都是鲜活的本地生活情报,一副与世无争活在世外桃源的感觉。相比之下,华裔报纸(比如西华报NW Asian Weekly)就显得更严肃些,可能读者群是喝茶下棋的华人老头?

日本餐馆和超市门口常见的日语报纸和英语版西华报
Panama Hotel Owner访谈

日语报纸不太像华语报纸那样充满政治和八卦新闻,更侧重于报导有益身心的生活信息。比如有很健康的营养学分析配Trader Joe’S好物推荐,有应季的日本南瓜食谱,有本地赏秋游记,有俳句散文,有儿童文学,有女性健康养生专版,有Japanese Town historical building Panama Hotel的owner访谈翻译稿(英译日),讲述Japanese exclusion期间为何许多日裔居民不得不在二战期间把家当留存在酒店地下室,又是如何不幸没能撑到回酒店取物,于是这些行李便留在酒店里,成了历史的见证。报纸上还有本地文娱活动日程专版,让我及时发现了今年州立公园和国家公园的免费日是哪几天(毕竟除了“无料”我也不认得几个字了)。除此之外,还有Jazz Alley日本演奏家的巡演信息、日本乐队巡演信息,以及Kinokuniya书店的上新书目通知,等等。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本地小报!

如果对本地日本社群或亚裔社群新闻感兴趣,不放有机会拿一份日本报纸回家,一定能重拾读报的乐趣。

韩国超市 Boo Han Market

前阵子去韩国餐馆Gilson吃烤大肠,偶然发现了隔壁的韩国小超市Boo Han Market,超市看着不起眼,但既然在韩国餐馆隔壁,而且整个plaza都是韩国门店,想必不会差到哪里去?餐馆等位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就来Boo Han逛了一圈。

第一次去Boo Han时碰到了物美价廉的板栗和冬枣,以及品相尤其好的大白菜和白萝卜,甚至能按箱卖,太适合搬回家做泡菜了。Boo Han的生鲜不如Hmart选择丰富,尤其是肉类,但零食和干货还算丰富。零食不如Hmart那么fancy紧跟潮流,倒是有很多符合我们这种老年口味的古早零食。比如有我馋了很久的香脆煎米饼,各种口味我们都买过,都很好吃。

2块钱一磅的冬枣
海鲜零食
黑糖口味的雪饼,很有黑糖珍奶的感觉
米煎饼!米制品还是韩国人做得好啊
米饮料、米露、米饼也很好香甜

这家店的海鲜零食、海苔片、干菇等等都有超大包装的,堪比Costco。超市门口还有小面包、熟食、韩国传统零食(米糕之类的)。整体上因为布局小巧所,以比Hmart好逛(不会迷失在高高货架之间)。顾客估计都去隔壁的Hmart和大华了,所以凸显得Boo Han人少清净。

其实Boo Han在南边South Tacoma还有一家,那家才是他们的大本营。Boo Han是1973年移民来的美国,在Tacoma附近的Lakewood定居,一开始以豆腐店起家,后来做大了便开了超市,再往后才发展出我去的Edmonds这家分店。可惜分店的生鲜供给有限,要买生鲜还是敌不过隔壁Hmart和大华。打算下次去南边时顺路看看Boo Han的Soute Tacoma总店和越华的Renten总店。

Seattle地区的韩国business但凡正宗一些的,都在很南与很北的地区,不知道为何韩国人都定居在这两个地方呢?之前考古Seattle China Town的历史,中、日、菲劳工移民都有迹可循,唯独没有看到韩国人的影子。China Town一开始是中国人移民居多,但排华法案切段了中国移民西行这条路。日本移民紧随其后,填补上了这份劳工空缺,并建立起欣欣向荣的Japan Town。可好景不长,二战的阴影迫使日裔美国人饱受集中营之苦,Japan Town光辉不再。菲律宾因为有殖民历史,所以菲律宾劳工可用美国护照更方便地通往美国,接力般地填补起廉价劳动力市场。

那韩国人是什么时候来的呢?据说是1960年代才来的。因为美国在1965年废除了移民国籍人口限制,终于开放鼓励移民,而刚好韩国人也不堪国内的动荡,于是纷至沓来。

我特别喜欢逛这些family owned small business。越华超市的主人Duc Tran是作为越战难民来到美国,自学英语,帮助其他同样逃来美国的同乡人在异乡安家。后来他白手起家,为了服务社群,而渐渐把小超市做大。而Boo Han大概是受了Korean War和美国1965 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Act的影响,成为了美国移民,开起了豆腐店和生鲜超市。

每家店都是一代人甚至好几代人的故事,但城市发展和老店维护时常是冲突的。据说越华超市将在construction完工后回归Seattle,但并不是所有店都有这样的运气。大多数店的命运都随着买地造楼或城市基建开发而隐入尘烟,不知道Foulee, Maruta, Boohan这几家店以后的日子将要何去何从呢?

2021年消费总结(和薅羊毛心得)

出国前我一直用随手记App记账,在有手机前一直用纸笔记账,记账的习惯始于小学时期。出国后得益于信用卡自带的详细账单,反而放弃了记账这个习惯。后因伴侣和同居关系产生了长期、高频、非定期结清的相互垫款,一年下来,即便有信用卡详单,也不知道其中哪些钱是自己花的,变成一笔糊涂账。受象友启发,我在2021年坚持了一整年手动记账,还挺有收获的。

记账规则

  1. 根据我所剩不多的会计知识,我采用了权责发生制记账。大笔年费类支出,比如车辆牌照费、车险、订阅费等,都平摊到每个月,而不是只记在付款日。账单类支出,比如水费、网费等,也记在事件发生的当月而不是几个月后的付款日。
  2. 捐款和信用卡返现均没有记录在消费账目中。
  3. 可以报销的费用,比如手机话费,也没有记录在此。
  4. 账目只反映我个人的开支。其中房租是和伴侣按比例分摊,吃饭和旅游是两人均摊,其他项目都是我的个人支出。比如我一年在吃上花了3000多刀,但是这只是人均开支哈,我并没有虐待伴侣不让她吃饭……

记账工具

本打算用beancount做复式记账,但觉得有点麻烦,不利于培养和坚持记账习惯。Excel类工具暂时还没有方便的手机版,如果每次都要回到电脑前记账,我肯定也放弃了。于是我最终选择用Notion记账:每笔交易发生时在手机上用Splitwise和Notion及时分账和记账,月末和年末再从电脑端导出csv文件进行数据总结,效果还不错。

整理了一个2022年的Notion记账模板,每个月的视图都按日期filter好了,增删改category不影响统计,月末和年末导出csv文件计算小结即可。

===点击就送记账模板===

账务分析

2020年时,我根据信用卡详单勉强归纳了一份消费总结,分成玩、食、住、行几个大类。本来是衣、食、住、行几类,但我在“衣”(购物类消费)上花费并不多,所以就把购物和旅游一并划入“玩”这个类别。

2021年总支出34030.09刀,各类目有增有减,因为意外做手术导致总开销比2020年高一点,抛去这点的话,和往年基本持平。具体数额详见文末的表格。

总开支$20800.22
占比61.12%

住房开支依旧是大头,这部分包括租金、水电网费、公寓停车费、日用品支出、家具和家居用品支出。因为要开始同居生活,所以2021年中搬入了更大、更新的公寓,居住费用也因此增加。虽然入住新公寓有返现和免房租的优惠,但搬家和买二手家具也花了点小钱,导致住房开支和往年相比几乎持平。家居类的最大单笔开销竟然是售价仅100多刀的空气净化器,大概是因为我们买了大量二手用品,比如淘来的可移动的电视机支架才花了30刀,买家居用品并没有花多少钱。

总开支$3217.55
占比9.46%

美食博主吃饭很省钱,因为几乎不下馆子,而且自己做的比外面更新鲜也更好吃。2021年的60次外⻝只花了700多刀,因为其中20%是(爬山和自驾游途中)吃麦当劳,10%是(买菜后顺便)吃Costco的热狗和冰可乐。最⼤单笔⽀出和占⽐最⼤支出都是本地最稳定的湘菜馆——洞庭春。

买菜部分只花了约2500刀,其中Costco和Trader Joe’s的消费额占了一小半。我在Costco买奶、蛋、肉,在Trader Joe’s买零食和速冻食品,没想到后者竟然花了这么多。在Costco买零食大概均价也要每包10刀,并不便宜,还常因为吃不完而过期浪费了。在Trader Joe’s买的零食虽不贵,但无奈种类繁多,一年下来也骗去我三四百刀!本来单独有一个类目记录零食开销,后来发现买得实在太多,都不好意思单独记了。少买零食可能比不外食还省钱。

和象友交流后,我才发现我们的买菜开销并不高。我猜测是因为我只有蛋、奶、豆类(豆奶和豆腐)买有机产品(非有机的这几类产品容易让我产生炎症),肉类偶尔买有机,大部分只买nature那种级别(买个心理作用罢了),蔬果类更是随便买买,所以整体开支并不高。

此外,我们每周吃什么,很大程度取决于本周有哪些打折产品,比如精贵的ribeye steak和flank steak碰到买一送一还是很划算的。吃应季蔬果也会很省钱,比如春天的芦笋、夏天的樱桃、秋天的苹果、冬天的橘子,大都比其他时候便宜。

超市送的coupon也帮我们薅了不少羊毛,比如Safeway网站的Safeway for you专页会根据用户的购买记录发送量身定制的coupon。打个比方,如果之前在他家买过麦片,就很可能收到麦片打折的coupon。去囤货前在网站上查一下、点一下,积少成多能省下不少。既然商家掌握了我所有的信息,我作为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本羊,不多薅点羊毛也太亏了。超市还不定时发放free money,比如Safeway有一阵子每半个月就掉落一张buy $5 get $5 off的优惠券,两个人轮流撸羊毛,最后撸出50多刀free money。虽然不多,但能cover一箱油费了。超市网站还经常有free item coupon,比如免费的洗手液、消毒湿巾、披萨等等。反正每周要去买菜,来都来了,带一个免费披萨回家当宵夜也很香的。

超市的weekly ads flyer,就是每周塞进邮箱的那几页破报纸,也很有用。我一般会每周花两分钟扫一遍各家传单,基本只看生鲜类产品,同季度哪家产品最便宜一目了然。超市传单看得多了,也就知道了产品的标准价大概是多少,逛超市能一眼看出哪些东西卖贵了,哪些东西又是值得买的good deal。除了从不打折的Trader Joe’s,各大超市基本都有每周限定的打折产品,可以在网上click digital coupon时顺便浏览电子版的打折传单。至于寄到家里的那堆传单报纸,如果懒得看,留在家里擦玻璃或擦镜子也效果惊人,白白丢掉太可惜啦!

我热爱逛超市,所以去超市买东西并不会让我觉得浪费时间,反而是工作之外的一个mental break,放松身心的同时还薅羊毛,岂不美哉。

意外的是,2021年的吃喝支出比2020年少了近30%,大概是同居后可以自由购买大份包装的食物,让食物单价下降了不少。同居有效省饭钱,还减少了食物浪费。

总开支$3220.49
占比9.95%

2021年终于打上了疫苗,有了一点点长途旅行的勇气,但也不敢去热门的夏威夷,只去了一圈俄勒冈和美西南环线。出游花销的大头是机票、酒店、租车、向导费,意料之外的是向导费占比最大。在荒野的美西南请了两天向导,人均200多刀一天,且只能现金或支票付款,无法薅信用卡羊毛,好在算物有所值。即便出行用了几次免房券,也用了公司给的租车优惠,最终也花了人均1800刀。希望2022年出行可以薅更多信用卡羊毛,在机票和酒店上更省一点。

疫情后没有什么购物欲望。2021年只买了10次衣服,有6次都是在Costco买菜时顺便买的居家服和袜子,没想到吧。其他都是功能性服装,比如在始祖鸟和优衣库买的户外服装。还有一次是网购乳贴和胶带,从此告别运动内衣之外的内衣,长久下来可以省下不少钱。

来美5年,我终于有了一台电视机,主要是拿来玩游戏和看下饭剧。因为参与公司内测而拿到不少礼品卡,所以买电视我只自费了不到100块,还蛮值的。另一个薅amazon羊毛的利器是amazon shopper panel这个app,每个月上传10张收据就能获得10刀礼品卡,一年下来可以薅120刀。更多薅礼品卡的方式是做productube之类的任务,友邻Jacinle的文章介绍得很详细。

植物的购买和养护花了150多刀,更多的是花费精力,plants are the new pets这句话诚不欺我也。这几年为植物花的精力,远比在它身上花的钱要更值钱。

新公寓每个月送电影票,所以2021年几乎没有在看电影上花钱,娱乐费用都用在买游戏和给喜欢的创作者、平台维护者打钱。

总支出$2105.52
占比 6.12%

车险费和牌照年费都是固定支出,每年的变数是油价和车的保养费。2020年因为车抛锚在山里,多了一笔1000刀的修车费。2021年开车小心翼翼,人车平安,但是吃了一张超速罚单……2021年的油价奔4而去,但因为有伴侣分摊油费了,所以同比支出反而下降了。

无法预测的大额开支

除了衣、食、住、行的固定开支,还有两类占比均超过4%的随机支出,属于命里逃不过,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要花的钱。

一个是移民身份类支出,枫叶卡申请和体检花了近1600刀,占比4.68%,紧排在日常衣食住行后。2020年也有一笔求着美国移民局给我办premium processing的费用,高达1400刀。美加对比之下,办理枫叶卡还是划算很多的。

另一项非常规支出是切子宫肌瘤产生的一系列手术费、医药费、住院费,总开支3000刀出头,占比高达9%。因为数额较大,我选择了分期付款,目前只付了1400刀,余下的还要再付10期才付完。生大病没有令我破产已是感激涕零,3000块钱捡条命,我觉得是good deal!

总结

2020年总结账务时,发现的最痛心疾首一笔交易是年初购入了一套兰蔻小黑瓶,因为当年几乎没用。没想到,到2021年底我还没用完它,不过它起到了很好的提醒作用,2021年我几乎没有再买过这种“我觉得我会用到但实际上很可能不用”的商品,算是有进步了。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不过分耗费精力的前提下薅羊毛,还是能省下不少钱的。日常存点备用金以防生病和修车的不时之需也很必要,买好车险和靠谱的健康保险是这方面省钱的第一步。我对2021年的整体开支还是很满意的,希望2022年也继续坚持记账!回看自己的医疗账单,我赚的都是血汗钱啊,可千万不能乱花掉了……

expense-2021-2021-全年分析-1

子宫肌瘤诊疗流水账

最近我在短短一周内经历了子宫肌瘤的确诊和手术,虽然压力重重,但多亏有对象小柴和各路朋友(尤其是热心象友)的帮助,手术和恢复都十分顺利。身残志坚还笔耕不辍的我整理了一篇子宫肌瘤的诊疗流水账,一方面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人。

急诊

Urgent Care

一个普通工作日的晚上,我突然肚子胀得厉害。回想起中午喝了浓郁的鸡汤,晚上吃了牛肉和年糕,零食里还有Trader Joe’s的糯米零食,心想大概是不消化,于是先吃了助消化的药,但无果。熬到晚上9点多,我痛得有些站不稳,要用双手撑住桌面才能勉强挪动,有时候还疼得跪坐在地上大喘气。难道是吃杂了导致急性肠炎?于是让柴赶紧去买了缓解胀气的肠胃药和超强的泻药,但是前者无效,后者让我奉献了菊花,也依旧没有缓解腹痛。我的肚子越胀越厉害,看着像怀胎半年的孕妇一般。

西雅图的秋天凄风冷雨,而我疼得满身是汗,说话都没了力气。柴看不下去了,劝我去看urgent care。当时已经是晚上11点,还营业的urgent care寥寥无几,好在柴抢到了诊所当天的最后一个空位。出门前我已经疼得站不稳,只能一直蹲着或者跪坐在地上,用最后一丝力气把自己的驾照、保险卡、银行卡翻出来交给柴,让她开车赶紧带我去诊所。

护士先让我去验尿,但是我越疼就越尿不出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我疼得蹲在洗手间的地上,而这个姿势竟然可以排一点点尿,于是我趁机接好验尿的样本。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更出乎意料,我仿佛尿失禁了一样,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膀胱。因为无法蹲在马桶上,我只好扯下一堆又一堆的paper towel来捂住下体,不让尿液过于狼狈地流在卫生间的地板上。

就这样过了惊慌失措又漫长的5分钟,卫生间传来了敲门声,是医生在催我。本来urgent care slot就只有15分钟,我再不出去,人家就要下班了。我垂死挣扎般地挪到门诊室,接待我的是一个随和亲切的黑人姐姐。医生说尿检、心率、血压、肠蠕动一切都正常,也排除了肠胃炎。不过我下腹部的确有个硬块,医生每按一次我就疼得面目狰狞。医生说她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问题,顺手就给我转诊到街对面的ER,让去拍个片看看。

Urgent care在我心里算急诊,ER (emergency room)算急救,我的情况有这么严重吗?从没体验过ER的我万分惊恐,不知道这一笔账单下来会不会让我破产。“Can I wait for tomorrow?”我问医生。“Well, you got this.” 医生指着我的下腹,”You better go.”

柴搀扶着我回到车里休息,此时已是凌晨12点多。路上有骑单车和夜跑的人,以及一联排的帐篷,夜雨下得更大了,这十分的西雅图。我纠结了10分钟要不要去ER,柴劝我还是去一趟,就当是保平安。好在听了她的劝,这趟ER真没白去。

Emergency Room

ER大厅的一侧有一个中国龙的瓷器雕塑,另一侧有一个高仿微缩兵马俑雕塑,我还以为自己走错了路,ER病房看着和普通诊室无异,不过是把固定的躺椅变成了一张可以推着走的小病床。护士让我把随身物品锁进柜子里,把衣物脱到一边,换上薄薄的医院长袍。从没在美国住过院的我还没弄明白长袍要怎么穿,带子要怎么系,但是已经疼得没力气,就先随便糊弄一下,倒在床上躺会儿再说吧。

我整个人又累又冷又狼狈,长袍散乱地挂在身上,后背都是空的,冷得有点发抖。路过的护工小哥看到了我的窘境,好心地问我是不是太冷了,要不要再加一件长袍,我点点头。于是他又拿来一件长袍,让我从背后套上去,这样我前后各有一件长袍。我又让路过的护士姐姐拿了些热乎的毛巾毯帮我盖上,才终于缓了过来。医院不准家属陪同,在大厅逗留等也不行,于是柴只能回到路边的车里等我,没想到一等就是一整夜。

B超显示我膀胱过于充盈,护士说要给我上catheter了。词汇贫瘠的我还不懂catheter是什么意思,连蒙带猜和护士确认了一下,确认是导尿管。我之前做过胃镜、肠镜、阴道镜,上尿管还是头一回。尿道比其他几个都窄,想想就应该很痛咯?男护士问我ok他动手吗,我心想都这时候了,男护士、女护士,能给我上尿管的都是好护士,求求您快点。我把双腿张开好似临盆,我开玩笑说觉得自己要生孩子了,大家都笑了。两个女护士帮我按住腿,男护士来上导尿管。

我这下才知道为什么是男护士来上尿管了——他大概是新来的,而我是他练手的小白鼠。虽有女护士百般指导,但他第一下没有捅进去,又或是捅偏了地方,导致床单上流了很多带血的污渍,这一折腾比我想象的还要疼。护士们停了好一会儿,又来了第二次,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才把尿管捅进我膀胱里,穿心的痛让我嗷地一声哭了出来,眼泪把口罩都弄湿了。

好在没白痛,护士说我排的尿比别人术后的都多,常人每次排尿约300毫升,而我连续排了1500毫升才慢慢缓下来。此时我已经3小时没喝水,口干舌燥,这么多液体到底是那里来的?

导尿管让我的腹痛缓解了八成,但腹痛的根本原因依旧是谜,于是来了另一拨护士给我抽血化验。不知道今天ER夜里值班的是不是一群实习生,小护士给我扎了三次才抽到血,针孔过了半个月还是青紫色。小护士给我插的留置针也没有绑牢,我手一挥,竟不小心碰落了针头,手背瞬间血流成河。手心、手背、运动手环上全是血,连鞋子和罩袍也不能幸免。

感觉美国看急诊挺孤独的,家属不能在医院陪同(可能是出于疫情考虑?),全得靠自己撑住。虽有监测心率和血压的仪器定期报数据,但是在房间里疼到哀嚎是没有人会在乎的,疼到快昏过去也得提起最后一口气按下呼叫护士的按钮。针管掉了出来也不会有人及时发现,得自己忍着痛,一只手按住另一只血糊糊的手,去走廊上找人帮我包扎。

病房里的时针一圈一圈转着,我滴水未进,越来越虚弱,也越来越无助,不知道医生什么时候会来,也不知道在外面等我的柴怎么样了。等了大概2个小时,护士和我说血检、尿检都正常,接下来得去拍CT了。

我被推到楼上的CT室,一路上只见到零星几个疲倦的医护人员,更多的是其他ER病房传来的连绵不绝的惨叫。也难怪医生没空搭理我,疫情期间本就人手不够,其他病患听着也比我惨多了。CT室的天花板上有个电子屏,屏幕上映着动态的蓝天白云和绿叶,这体验还挺不错的,躺着还能看风景咧。虽然我没做过CT,但CT师傅很仔细和我解释了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并和我说不少人会觉得腹部热热的,甚至想尿尿。我心想可别再尿了,我的膀胱哪里受得住啊。我从病床上爬上CT机躺好,静脉注射留置针里被推入凉凉的造影剂,CT机的大转轮前前后后飞速旋转,我的小腹也跟着发烫,时不时怀疑自己是不是又要尿失禁了。

做完CT后我被推回病房等结果,可是等了一个半小时还没有人来。在做CT之前我的导尿管还被护士取掉了,而此刻我的膀胱又要胀得裂开。我反复跑了好几趟厕所,但依旧无法自主排尿,好在在走廊上找到一个好心的护士,对方同意再次给我上导尿管。这次我手气比较好,找来的这位是个干练女护士,她话不多说,一个人就熟练完成了全套动作。虽然痛还是痛,但是属于长痛不如短痛的那种。这次我累得连哭的力气都没有,只剩一声干嚎。我几乎6个小时没喝水了,尿液还是接了一大壶。我到底是肾炎、膀胱炎、结石,还是尿路感染?只希望快点有医生来宣布结果,给我个痛快。

熬到快凌晨5点,医生姗姗来迟。他叽里咕噜说了一通,而我只能缓缓说出一个“What?”,我并不是在质疑,我是真的没听懂。由于一夜没睡,精力很差,医生说的各种医学名词我只能连蒙带猜,勉强听懂个三成,仿佛没背单词就去参加听力版的GRE。医生以为是我难以接受这个结果,于是面色凝重地再次解释了一遍。我让他把句子里的生词展开讲讲,才大致明白是我盆腔子宫位置长了一大团东西。是息肉吗?好像没怎么听过子宫息肉这个短语,啊,那一定是传说中的子宫肌瘤!

我掏出手机查起子宫肌瘤的中译英,终于和医生说的单词fibroid对上号了。医生用双手夸张地比划了一个皮球的样子,说我的子宫肌瘤有这么大,可能是子宫肌瘤大到压迫了膀胱和尿道,我才无法顺利自主排尿,具体情况还得去问妇科的专科医生,他做不了主。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瘤子不是一天长起来的,我体内竟能塞下这么大的东西还毫无知觉?我进一步问医生子宫肌瘤的信息,但他一问三不知,只说这玩意长这么大肯定要做手术。行吧,毕竟术业有专攻,ER医生大概主攻保命,对妇科不甚了解。说罢,他递给我一沓after visiti summary,让我早9点给OBGYN Specialist(妇产科医生)打电话约门诊。医生还特地嘱咐了一句:“因为你的情况紧急,所以手术会被安排进医院的top priority里哟!”事后我听其他病友说自己排手术一排就好几个月,而我能在确诊后一周内就约上手术,算得上是不幸中的万幸。

我还在消化自己要做手术这个事实,突然间想起自己还戴着导尿管,赶紧问医生导尿管怎么办。医生说:“当然是继续戴着呀,戴到你做手术那天。我待会让护士给你换个尿袋,你二十分钟后差不多可以出院了。”

出院?也是,北美的急诊、门诊、专科、化验可能都不在一个地方,的确要先出ER再去看专科医生。我一边联系柴来接我出院,一边静候护士给我换尿袋。护士拿了两种尿袋:一种是医院常用的night bag,容量有好几千毫升,得挂在床边;另一种是便携的leg bag,容量目测不超过500毫升,可以绑在腿上。

护士问我要哪个,我指了指腿袋。护士说:“我也觉得这个更方便!”说罢便把尿管转接到腿袋上。腿袋和户外徒步用的水袋长得很像,可能原理也差不多,都是装液体的,不过一个负责出水,一个负责进水。腿袋上下两端各有一根宽宽的松紧带,用来把腿袋绑在大腿上。穿好腿袋再穿一条宽松的运动裤,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异常。护士说,排尿只需打开腿袋的盖子和阀门,让尿液顺势流出来就好了,洗澡也可以照常洗,只要不把导尿管意外拽出体外就行。伸入膀胱内的尿管末端有一个充满气的迷你气球,因此导尿管会牢牢卡在体内,如果不去死拽是不会脱落的。护士说尿袋也无需打开清洗,反正过几天就手术了,只需每天定期擦拭体外的导管就好。很简单的几句交代过后,我就被打发出院了。此时是凌晨5点半,西雅图还没有天亮。

入院时,我前面排了一个老太太,她头发花白,穿着打扮很精致,我一开始以为她是来探病,仔细看才发现老人家行动很痛苦,边走边呻吟。原来是雨天路滑摔倒了,手脚都骨折了。她一个人就这样冒雨走到了ER,我也不知道她走了多远。她和我一前一后出院,老太太身上虽绑着石膏,但还是很熟练地薅了ER的免费小熊公仔,而我平常并不来这家医院,根本没注意到还有毛绒玩具送……我一宿没睡已经很难熬了,不知道老人家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这一整夜的狼狈程度刷新了记录。出院时披头散发,面如枯槁,迎着秋风瑟瑟发抖,腿上多了一个尿袋,白色的球鞋上还沾了血。还好在还有柴不辞辛劳等了我一夜,好在还有长毛象上各个时区的朋友给我安抚和鼓励,没有大家的帮助我都不知道怎么撑下来,大家都太好了。

妇科门诊和检查

我和柴蓬头垢面地回到家睡了几小时后,便急忙打电话预约妇科门诊,很幸运约上了当天午后的门诊。去之前我还紧急预习了一下医学词汇,整理了一些要问的问题。妇科门诊在市中心,停车费和医疗费一样贵上天。这阵子来去几趟医院,光停车费就花了80刀,更别说堵在路上的油费了。我们一路堵车堵到门诊,还以为错过时间,没想到医生比我们更忙。他今天除了日常预约的病人,还要处理紧急来访的病人,都没闲功夫搭理我们。后来住院的时候,总在早上六点碰到医生来查房,出院后还好几次在周末和深夜收到医生在系统里给我发的消息,医生真是个辛苦活啊。

说回门诊,给我看病的是个和蔼又耐心的白发老爷爷,是该妇产科团队唯一的男医生,也是年纪最大的,一看就是爸妈会喜欢的那种专家主任门诊号,平常要找黄牛加塞才能抢到的那种。事后查该医生的评价,也是全网5星好评,看来我运气真的不错。

医生爷爷说子宫肌瘤很常见,70%的育龄女性都会长。他的原话是——如果现在去路边找10位育龄女性拍B超,7个人都能查出子宫肌瘤。医生还给我比划了一下瘤子的大小,和超市里能买到的大葡萄柚差不多,直径约13厘米。“这么大的瘤子大概长了多久?”我问,“为什么我一点反应都没有呢?”

医生说虽然长子宫肌瘤的概率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症状。常见症状包括月经过多、经期过长、腹痛腰痛、尿痛尿频、贫血,但也有不少人和我一样,症状全无,等到突然发病才检查出子宫肌瘤。此外,子宫肌瘤的成因至今尚不清楚,雌激素过高可能会刺激子宫肌瘤的形成,如有家族病史,得病率也会高一些。出急诊后我也问了我妈,她说她的确有一颗4厘米的子宫肌瘤,但那是在她50多岁才查出来。由于她处在雌激素下降的过程中,她本就不大的瘤子会变得越来越小,不会有明显的生理影响,也更不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了。回想起这半年,我每个月都会出门爬山,有时候一走就是一整天,也从没有觉得肚子里怀了这么大一个瘤子。我的月经也一直很规律,几乎不痛经。我爬山的时候可以坚持八九个小时不上厕所,膀胱很能撑。唯独在家里有过一两次很偶尔的尿痛,当时也没放在心上,可能那就是瘤子压迫尿道产生的疼痛吧。医生说子宫肌瘤有好几种,我的是带蒂肌瘤,瘤子像连藤番茄一样通过一个蒂连在子宫壁上。还有一些瘤子长在子宫内,甚至长在子宫壁下肌肉里。

更多子宫肌瘤相关信息请见默沙东医疗手册:https://www.msdmanuals.cn/home/women-s-health-issues/fibroids/fibroids

虽然子宫肌瘤如此常见,但医生说好消息是99.5%的子宫肌瘤都是良性的,发现以后只要确认治疗方案就好了。药物治疗是其中一种,但因为我的瘤子太大,所以必须要做手术切除。切除又分为好几种:切瘤子和切子宫。我一开始其实选了切子宫,因为子宫肌瘤有20%的复发率,只有切子宫才可以一了百了。医生说,子宫负责如下几个功能:来月经、长子宫肌瘤、怀孕、妇科检查Papsmear。我笑着说:”I wanna none of these!”

医生还说,雌激素基本是卵巢控制,所以切子宫不太影响雌激素,切掉子宫还可以一劳永逸避免其他妇科炎症和癌症。我既不想来月经,更不想要孩子,反正是一样的开刀,不如干脆点,所以我在切子宫的同意书上签了字。但柴觉得突然砍掉一个器官是不是手术太大了,恢复起来也更辛苦,而且我家人也强烈反对我切子宫。于是我一怂,最后和安排手术的助手姐姐改成先切瘤,如果不幸再复发,就切子宫好了。

此外,医生还给我做了盆腔检查和阴道指检,粗略判断了肿瘤的状态。指检虽然没有Papsmear疼,但也挺难受的。我以为这就算完事了,没想到医生还开了一单,让我去约一个阴道超声检查(Transvaginal Ultrasound)来具体确认肿瘤的大小和形态。这一圈下来,我知道的检查都要做一遍了,估计得花不少钱。不过人到中年,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问题,人没事就好。后来朋友们提醒我去查保险out of pocket max额度,我一看才3000块,顿时觉得都不是事儿了。修车都要修掉1000多,修人这么精贵的东西才3000封顶,感觉自己还赚了呢。

本以为来看了妇科可以在该园区直接做阴道超声,但事实上还是得另外约检查,此时有一丝怀念国内那种一个园区,甚至一栋楼,就能把门诊和检查全包的体验。该医院有四五个个园区,柴找了较近的几家挨个打电话问档期,很幸运地在我看ER的那家约到了次日的检查。

阴道超声的探头是在一根杖子上,只需把杖子深入阴道口6-7厘米就可以完成检测。杖子的粗细也很友好,直径约3厘米,疼痛程度小于指检,远远小于Papsmear。女医师温柔又耐心地给我测了卵巢、子宫、子宫肌瘤的大小和位置,当天便收到检测报告,具体的报告分析就让我等妇科医生和我打电话确认即可。

阴道超声长这样

一个周末过去,我终于接到妇科医生的电话。他说,由于我长的是带蒂肿瘤,手术当天会先用腹腔镜开个小孔看看情况,如果情况较好,可以把蒂的连接处用微创切掉,再把肉瘤切碎吸出来,这样我只会留下微创的小孔,恢复起来更快。但如果情况复杂,比如子宫肌瘤和子宫壁粘连得厉害,就还是得剖腹取瘤。

听起来不错,就这么决定了吧。

与导尿管生活的一周

在医院折腾了这么几天,我蓬头垢面,很想彻底洗个头,但是带着导尿管总觉得不方便。虽然护士说可以照常淋浴,但我不想用热水一直冲刷尿袋,生怕袋子被我折腾坏了。也不想下体被淋湿,因为一开始戴尿管的那几天还时不时微微出血,虽然这是正常现象,但我总害怕沾湿后又感染什么病菌。于是,我费了小半周才摸索出与导尿管和谐相处的方法。

头几天我试着用保鲜膜把腰臀部围起来,像孙悟空的小皮裙那样,再把尿袋用保鲜膜包住,效果还不错,这时候还挺想要一卷Costco保鲜膜的。后来觉得小皮裙很碍事,当下体适应了尿管,不再渗血后,我就改成只把尿袋用保鲜膜包起来,然后照常淋浴,这样就不用洗澡后费劲把尿袋各种缝隙里的水渍擦干了。

尿袋长这样

尿袋有两根弹性绑带,一上一下把袋子固定在大腿上。洗澡前我排空尿袋,把下面那根绑带取下来放好,只留大腿根部那根绑在身上。这样洗完澡以后,就可以把淋湿的绑带取下来换洗并风干,把干燥的绑带换回到大腿根部。我睡觉不太乱动,晚上只用一根绑带就足以。早上起床后,再把晾干的绑带绑回来,于是新的一天就又有两根绑带了,其中一个还是洗干净的!这样可以保证每个绑带都能隔天清洗一次,睡觉的时候也永远有干燥的绑带。

理论上不建议戴着绑腿的尿袋睡觉,因为这种款式容量小,很可能hold不住。所以我每两个小时就得醒来一次,检查尿袋,有必要的话就排尿。一周下来,我没有一个晚上是连续睡着的,不过我本身睡眠就很浅,每两个小时醒来一下也不是问题。后来学会了睡前一个半小时不喝水,晚上就能偷懒少起床几次。如果碰上要出门,也会提前禁水,避免半路找厕所的尴尬。

除了干扰睡觉,戴着尿袋也很难舒服地直直坐着,因为椅子会硌到尿管和身体的接口部位。几经摸索,我发现葛优瘫的姿势比较舒服,即让上身和下身形成一个钝角躺坐在沙发上。我用MUJI懒人沙发加三个抱枕打造了一个刚好的角度,有足够的支撑,可以整个人瘫坐着,把笔记本放在大腿上,能日常操作电脑或者看书。美中不足是久了会脖子痛,这个姿势更适合仰头看电视或打游戏。

和导尿管生活了整整一周,它仿佛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我戴着他上下楼、去超市卖菜、去做检查,除了要定期找厕所排尿之外,并没有什么影响——既不影响排便,也不影响阴道检查,就当是绑了一个热水袋在大腿上,秋天还挺暖的。柴开玩笑说,如果出门徒步也能带这个就好了,再也不担心路上没有厕所,因为卷起裤腿就能放尿。而且尿袋的质量无比结实,比徒步用的水袋好太多了,不如找个尿袋改造成饮用水袋来用用?

术前准备

原来在美国做手术要经过重重关卡。首先,医生要拿到患者签字的表格,然后才能跟医院申报手术,进而约手术时间。一般的子宫肌瘤手术都不是紧急手术,一等就要几个月。但好心的医生爷爷看我戴着尿管实在不方便,就和医院说我的瘤子严重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这才批到了一周后的手术档期。约好时间还先要经过保险公司同意,如果保险公司不同意,医院也不会进行手术,不然没人买单。

妇科门诊结束后,手术助理交给我一小瓶医用沐浴露和一小本“术前须知”手册就打算把我打发回家了。“手术前夜和手术当天各洗一次澡,记得把自己按时带到手术中心就可以了。”手术助理说,“贵重物品和证件都给家属保管,家属不能在医院等,手术结束后会有人通知家属,吃穿用度医院都会负责,只要保险公司给了pre approval,其他的都是小事。 ”

我从来没做过剖腹这么大的手术,护士把术前准备说得很简单,让我一时间有点茫然。好在还有线上线下可爱又热心朋友给我补充细节:手术当天有备皮环节(给手术部位除毛);手术途中也需要戴导尿管;醒麻药的环节是最痛的;术后腹腔内会有气体乱窜,这会让人很难受,因此需要翻身或下地走路帮忙排气。多亏了朋友们这一番番的心理建设,我才做好了预期管理,也更加体会到子宫肌瘤的普遍性——原来这么多朋友都受到过子宫肌瘤的困扰,而如今大家也都挺过来了,用最切身的感受来鼓励我、安慰我、为我答疑解惑。女性的坚韧和互助又一次打动了我,身为女性群体的一员真是太幸运了吧。

手术前夜,我打包了宽松的外套、洗漱用品、Kindle、手机、充电线、护手霜和唇膏,按指示认真用医用沐浴露洗了上身,睡前读完了友邻临时发给我的《子宫肌瘤摘除记》,一边看着评论区讨论之热烈,一边惊讶于平时很少听人提起子宫肌瘤。原来子宫肌瘤真的如此常见,又如此隐秘。

公司请假

公司的benefit团队挺烂的。我打了好多电话,查了无数个网页,发了无数封邮件,晕头转向,毫无结果。多亏了有经验的朋友帮忙,我才搞清楚怎么请假。一番调查研究,我发现请Medical Leave超过14天会暂停股票vesting,就算用PTO cover也不行。因为PTO只保证休假期间有钱,但vesting还是会暂停,除非把PTO和Medical Leave分开请。哎,资本主义害死人。

术前最后一天我还在上班。我发完交接邮件后,team lead姐姐回复我:

“We will take care of it, you just take care of yourself. I know we all strive to make the best products, but none of this really matters in the big picture, it’s the people we work with that make any of this worthwhile. There will always be another project to ship, but only one XXX(我的名字).”

“You almost made me cry.”我说。

“I might have cried when I wrote it.” 她回复我。

那边厢,大组的小秘书说领导们很关心我的病情,会给我寄鲜花和晚餐。虽然术后一周了我也没收到follow up,朋友们送的百家饭倒是吃了一顿又一顿。公司无情人有情,用命打工不可行。

后勤安排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准备好了自己,更要准备好队友。平常都是我管家,现在要把大小家务事都交给柴,我还挺担忧的。入院前,我给对方写了一系列方便又营养的菜谱:食材主要是肉末和整鸡,尽量减少对刀功的要求和配菜的时间;烹调方式以蒸、炖、煮为主,只要不把水烧干就不会炸厨房。此外,还告知了对方家中常用品的库存和储存位置,亲手教学了如何做月子餐炖鸡汤以及如何清洗铸铁锅等家务技能,把Costco会员卡和买菜信用卡也拿出来交给对方保管。手术这边,我也准备了一份备忘录给对方:医生和护士的联系方式、常用医学名词、术前检查日程表、术后入院行李清单。住院后肯定是没有力气吵架的,不如早点安排妥当,大家都省心。

手术和住院

我妈得知手术安排后本打算熬夜蹲守我的手术直播,但我劝她何必呢,又不是生孩子。手术当天,我6点起床洗漱,8点前赶到医院大楼签到。“今天早上有个大手术,现在才做到第二阶段。”前台接过我的驾照和保险卡,“你的手术估计要推迟了,耐心等会儿吧。”本来只是提前2小时来医院做检查,结果我等了4小时才和护士见上面。由于要提前8小时禁食,提前2小时禁水,我见到护士的时候,感觉自己不用打麻药我能饿得昏过去了……

所有的移动病床都停在二楼,待手术的病人被领进一个个隔间里等候,一旦有手术室空出来,隔间这边的移动病床就能“发车”了。护士让我去隔间里脱下衣物,用消毒湿巾再次擦拭全身,然后换上罩袍,去小床上躺好。去过ER的我对这一全套流程轻车熟路,此外还发现这里的保暖措施远胜ER——毛巾毯下有一床充气的气垫被,看着和快递包裹里的气囊似的。3M鼓风机源源不断往气垫被子里打入暖气,盖在身上是又轻盈又保暖,恨不得给家里添置一床。

这里的血检护士也令我大开眼界,平均情况下,护士要扎我三次才能抽到血,但这里的护士只需要扎一针,再反复在皮下挑动针头的深浅,就能找到血管的位置,接连抽出好几管血,虽然这样我看着更疼了。我躺下后又是一通好等,术前等待区的天花板上也画了蓝天和绿叶,和CT室是一样的“风景”。好在等了这么一会儿,因为护士半路跑过来,说忘了给我喂药了……

午后陆续见到了麻醉师和妇科医生爷爷,即我的主刀医生。麻醉师说,我会先经历全身麻醉,如果微创腹腔镜不成功,他会再从我肚子两侧加麻醉,减少剖腹的疼痛。医生爷爷也说很有信心,用微创解决仿佛是十拿九稳的。

我被推进手术室前路过了一条满是落地窗的长廊,护士姐姐说:“我们走这条路挺好的,你还有view呢!” 外面秋高气爽,但是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够出去玩了。去年此时在North Cascade爬山看秋景,结果车子抛锚在深山老林,2020年的登山季被迫提前结束。这周末本打算去Maple Pass一了心愿,结果躺进手术室,2021年的登山季也被迫提前结束。只能怪水逆了不是?

进了手术室后,无影灯打在我脸上,感觉今天我就是最靓的仔。麻醉师给我插完各种管后准备上药,并开始跟我尬聊,我也在暗暗记着我们聊到第几句的时候我会睡着。他先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又问我在什么公司。

“我在Amazon.”我说。

“那你喜欢吗?”麻醉师接着问。

“No.”我回答得斩钉截铁,在场的人都笑了。

我说工作压力太大了,想去一个轻松一点、更有益于我健康的地方。麻醉师问,“那你是要去Microsoft咯?”这下换作我笑了。主治医生甚至也跟着开了玩笑:“Amazon gave you fibroids? No way! But it could make your fibroids behave like that.” 说罢,我们都笑了。我在氧气面罩下大口呼吸了几秒,想着快点结束这段尬聊,再醒来就是下午4点了。

手术台和病床感觉只是个twin size,那胖一点的人要怎么做手术呢?醒麻药的痛实在太难熬,我只好想一些杂七杂八的问题来分散注意力。身体一边发冷还一边颤抖着,我使出吃奶的力气张口说话,让护士多弄了几床毯子把我的脚裹得严实点,不然我和冻死也差不远了。护士和我确认好家属名字后便给柴打电话,半梦半醒的我竟然还可以竖起耳朵用听力考试的意志力细细听护士如何交代我的病情。从护士的只言片语里,我发现我不只是做了微创——因为情况复杂,我最终没有躲过剖腹这一刀。这么说来,我身上应该有两种伤口,一个是微创留下的孔洞,另一个是一长条剖腹的伤口。真是,一进医院就去ER,一开刀就开两刀,真没白来。

留观一个小时后,我终于被推进自己的病房。来之前我还担心相互传染,特地在手术前打了流感疫苗,没想到病房是独立的,我还有自己的独立卫生间,喜出望外。病房的一整面墙都是朝南的窗户,可以看到晚霞和夜景。我像出不了门的病猫,耷拉着脑袋,一直盯着窗户,看川流不息的车,看晚霞一点点的变粉再变蓝,最后变成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护士往我的留置针里打入不少止痛药,我的疼痛度从六降到五再降到四,神志也慢慢清醒。我终于看到了刀口的样子:bikini line有一道横着的疤,紫红色的疤痕上涂着看起来很神奇的医用胶水;肚脐眼和侧腹有两个微创的小孔,与其说是刀口,不更像是是被大毒虫叮咬了一下。

我做完手术刚好是下班晚高峰,城里堵车很严重,平常只要十分钟的车程,柴硬生生开了一个小时。我之前甚至还担心她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但是在病房里我什么都没有,连手机也没有,所以没办法联系彼此,我还着急了好一会儿。理论上家属九点就要离开医院,但好心的护士姐姐让柴留到了十点。

晚上终于等到了我最期待的环节——点餐。我让柴拿起菜单给我报了一遍菜名,奶蛋鸡鱼牛应有尽有,汉堡、三明治齐全,甚至冰淇淋、奶昔、酸奶都好几种味道,一时间不知道该从哪里吃起。我先小心翼翼地点了清鸡汤,没想到鸡汤浓郁至极,像极了方便面汤底的味道,如果不是医院餐,我都怀疑它加了鸡精,越喝越开胃。为了让柴吃上饭,我又点了一个亚洲鸡肉炒时蔬配饭,吃起来像少油少盐的健康版Panda Express,说实话味道挺好的。按理说我应该先从汤食吃起,但是我啃了鸡肉和蔬菜后也没觉得难受,就这样愉快地在术后四小时就吃起了固体食物。当然了,这顿饭主要是偷偷给陪床家属点的,柴把鸡肉饭一扫而空,护士来收碟子都有些神色异常,毕竟我才做完手术,怎么能吃下这么多东西?后来我又点了一瓶神似健力宝的佳得乐当作宵夜,陪我度过了半睡半醒的一夜。

我每天20个小时都在萎靡中,只有饭点的时候我是精神的。一想到吃喝都包含在日均上万的住院费里,我点起餐来就毫不犹豫。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我每天一起床就点上燕麦粥、炒蛋、水果、酸奶、豆奶,等柴来探病了,我便开始给两人点午餐。虽然爸妈不让我吃海鲜之类的发物,可我根本不信这一套,当然要什么最贵(划掉)最有营养就吃什么。煎三文鱼和烤鳕鱼是热食,吃起来最有滋味,三明治和汉堡都是需要自己装配的冷盘,远不如大鱼大肉好吃。配套的蔬菜沙拉和土豆泥也很不错,我吃得津津有味,精神也越来越好。

餐食虽好,但病房的空气无比干燥,我的嗓子时常干痒得说不出话。因为麻醉时会往咽喉里插管,所以术后会嗓子疼,止不住地咳痰,甚至痰中带血。血倒也无所谓,但咳嗽这个动作是真能要了我的小命。每次咳嗽都觉得腹部刚长好的组织被撕裂开了,一股由内而外辐射性的疼痛迅速蔓延开来,伤口好像随时会崩开。躺坐在床上很难把痰咳出来,最好是把床板竖起来,身体微微前倾,咳嗽前用枕头或双手按住伤口,慢慢清嗓子。住院时,我拿了一个一次性纸杯接咳出来的痰;回家后,我揣了几个封口保鲜袋在口袋里,和飞机上的呕吐袋差不多,以防我随时随地要猛咳一阵。术后我咳了快一周才好,就算每天吃止咳糖也经常咳得痛到流泪,后来还买了一大瓶念慈庵来润喉。

回想起来,我住院时带的行李都没怎么开封,每天又累又疼,也没力气看kindle,有精神了也只是用手机看医生给我开的各种电子诊疗报告。行李中派上用场的只有唇膏、护手霜、湿巾、手机、充电线。医院空气无比干燥,好在准备了唇膏和护手霜。我在医院全程穿罩袍,裹在被子里也不冷,完全没有穿过自己带的外套。医院也提供纱布内裤和棉绒长袜,所以贴身衣物也是穿医院发的。下床时我穿了自带的拖鞋防滑,但其实医院的袜子也很防滑,不带拖鞋也没关系,除非有洗澡的需求。我在病房里差不多两天没洗漱,因为太虚弱,站都站不稳,只用湿巾擦拭身子就够了。等到快出院了,我才有力气刷牙洗脸收拾一番。

我的腹腔被窜来窜去的气体撞得剧烈疼痛,每天都没怎么睡着。每天大清早六点,医生爷爷就来准时查房。他说本来打算做腹腔镜微创手术,但进入腹腔后发现我的 子宫肌瘤跟子宫侧壁紧紧长在一起,粘得死死的,必须要开刀把它给一点点挖出来。医生还说,这个瘤子再长下去就不仅是压迫膀胱和尿道,还可能跟其他的东西抢供血,比如我的右腿。瘤子挖出来以后,医生帮我复位了之前被压得不行的尿道,我也就可以取出导尿管,走去卫生间上厕所了。

其实我还挺害怕离开导尿管的,毕竟核心肌群被一刀砍断后,腹部完全没法用力,这要怎么下地走路?不过护士说只要止疼药吃够了,该练习走路还是得走,否则会造成器官粘连,也无法帮助排气。护士拿来一根注射器,抽空导尿管末端气球里的空气,咻地一下就帮我拔掉了跟随我一整周的尿管,“You are now detahced!”护士恭喜着我。我恢复了自由身,在护士的搀扶下走到卫生间,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腹腔里的器官和组织像一滩烂泥似的叠在一起,我的肚皮根本没力气兜住它们,脏器仿佛随时就要从伤口里蹦出来。带着伤口排尿又痛又累,但我的尿道和膀胱终于不再受压迫了。 柴发现站在窗户旁朝东南方向看过去,能看到Rainier大雪山,我下床走路终于有了动力。柴会时不时扶着我在医院走廊里散步,有时我们能碰上其他出门练习走路的病友。大家都穿着浅绿色的医院罩袍,像企鹅一样左右右晃地龟速前行。走了几趟后,我也终于成功排气了。排气后腹部疼痛感稍有减弱,但人还是很虚弱。好在护士一直把我照顾得很好。卧床期间,护士还会在我的小腿上绑着和测血压臂袋类似的装置,有规律地给腿部施压,防止腿部肿胀。

医院有护士全天值班,她们会定期来喂药并测vital signs(血压、温度、脉搏、呼吸频率、血氧指标等)。我在医院住了两天半,期间换了四个护士,两个白人姐姐,一个印度姐姐,一个亚裔姐姐,每一个都很耐心。我周三做的手术,对医院的病号餐还意犹未尽,结果周五一大早就被护士告知可以回家了。医生说我恢复得特别好、特别快,嘿嘿,我收到这么多象友的祝福,当然恢复得快啦!感恩长毛象,大家都鼓励和安抚给了我很多力量!

出院这天是干练的亚裔护士姐姐值班,她给我戴上帮助支撑腹部的束腰绑带,讲解了术后注意事项以及怎么间隔安排吃止疼药,还送了我一个可以分割药片的小工具,全程不过五分钟。本来我还想蹭一顿午餐,没机会了,只好赶紧把早餐扒拉完,呼叫柴来接我出院。最后一顿早餐里我点了stewed prune (炖西梅),第一次吃这个,还挺喜欢的,酸甜软嫩,据说也很帮助排便。希望我的肠道可以快从麻药里苏醒过来,好好干活。临走前,护士还给我喂了一份泻药,帮助我排便。回家后的第二天,我的肠蠕动就恢复正常了,医生开的一大堆助排便的药根本没用上……

肚子开了一刀后才明白西雅图的路有多烂,回家的路上每次路过坑坑洼洼的路面,我的五脏六腑就颠得慌,不得不紧紧捂住伤口。本来还想申请一个残疾人车位,看样子我还是尽量别出门了。回家后,柴拿了一根最像拐杖的登山杖给我用。再后来,小蒋couple支援了更专业的助行器小推车,这样我就可以推着车在家缓慢移动。小车侧边还能绑一个帆布袋,袋子里装着我的药、水壶、小零食,在家移动方便了许多。

居家复建

回家后没了静脉注射的止疼药,人瞬间萎靡不少。止疼药得从每天清晨六点吃起,三小时一次,吃到夜里十二点为止。刚回家的两三天里,我几乎大半时间都躺在床上昏睡,下床吃个饭的期间都要休息好几次,续航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每次吃完饭我就赶紧回床上躺着了,柴笑称我像一个扫地机器人,快没电了就立马返回充电桩了。

除了止疼的效力不如住院时强,从床上起身也是一个大麻烦。因为核心肌肉被切开,我再也做不了仰卧起坐的姿势。如果要从平躺切换到坐姿,就必须依靠别人把自己的上半身给抱起来。住院时我可以自己调节床板靠背的角度,但是回家后我就得靠柴帮忙了。(对柴来说)最痛苦是每天早上六点,我把柴戳醒,让她扶我起来吃止疼药。平常要挨到十点才能睡醒的柴,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把我从床上抱起来。好在柴也任劳任怨,日子久了,我恢复了,她也变强了。

如果是独居,也可以尝试侧卧起床。我在油管查到很多视频,图文版也查到了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Medical Center给出的腹腔手术术后恢复指南:https://healthonline.washington.edu/sites/default/files/record_pdfs/Activities-Daily-Living-After-Abdominal-Surgery.pdf 第一页最下方有起床的小技巧,还写了很多术后需要避免或额外小心的(但曾经习以为常的)日常琐事,比如:弯腰、扭腰、拧瓶盖、穿袜子、拎东西、从马桶上站起来……因为这些事情都需要用到腹部核心力量。我也是这次腰断了以后才意识到能做到这些小事其实是很幸运的,健康来之不易却,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刚从医院回家时,柴还有些紧张,因为她很怕她做的饭没有医院好吃。多亏我早有准备,入院前就把小高姐有一集教大家怎么腌鸡肉、炒鸡肉的视频发给了柴。小高姐不愧是小高姐,就连柴这样厨艺堪忧的人也很快就学会了,我们因此吃了好几顿健康嫩滑的炒鸡胸肉。后来柴还陆续尝试了虾仁豆腐蒸蛋、香干炒鸡肉之类的高蛋白家常菜,除了有一次锅中的油被烧糊了,家里的厨房几乎完好无损,我也深感欣慰。再后来,我俩的朋友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我们有幸从乌鸡枸杞汤吃到乌鸡猪肝粥,从木耳山药荷兰豆吃到香辣湖南牛肉粉。百家饭吃了一顿又一顿,柴也逐渐摆脱了不得不下厨的阴霾。我这一场病,柴出品最稳定的菜是(改良版)五红汤。这本是一个月子餐,但我去掉了红糖,减量了红枣,基本只用红豆、薏米、小米、花生来熬粥,柴还机智地发现可以加点豆奶一起吃,再加些芋圆就和糖水差不多了。不得不说,小高姐和Instant Pot是在美华人的两束光,而她们都来自加拿大。今天也是赞美加拿大华人的一天。

居家复建最大的障碍是——笑。说实话,以前我都没意识到柴能如此频繁地给我带来欢声笑语,现在和她对话前,我得捂住伤口。和笑一样摧残伤口的是咳嗽和喷嚏。我好不容易摆脱了术后咳痰,但西雅图突然降温让我有些轻微感冒,每次打个喷嚏都感觉伤口就要裂开了。

回家四天后我收到了病理活检报告,瘤子最大直径13厘米,重量723克。我竟然怀着一斤半的肉瘤爬了这么多山,爬得还比柴快多了,看来我还挺不显怀的,身手也挺敏捷的,impressive. 象友和我说,就当是即刻减重一斤半了!是啊,我心想以后爬山还能多背一瓶水了呢,是好事!

虽然人依旧疲惫,走路直不起腰,但身体状态是一天比一天好的。恢复到术后第七天,我基本是在床上休息四十分钟,下床走五到十分钟,如此循环。希望身体能渐渐恢,养好了精神以后,又可以进山看风景啦~

谢谢每一位鼓励我的人

特别感谢在这短短半个月里无数朋友们给我输送源源不断的鼓励、安抚、祝福。虽然和很多人都素未谋面,但这份精神支持我都收到啦,大家分享的手术、保险、住院等实用信息也特别有帮助。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我肯定焦虑得不行,根本没精力在短短一周内安排好门诊、手术、工作交接等一系列琐事。感谢长毛象上的大家~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子宫肌瘤比我想象中要更常见也更隐秘。它发病率高,但是被提及得好像并不多。我和家人说起自己的病情时,爸爸责怪我没有尽早发现、指责我一定是生活方式不健康才得病。可我明明规律锻炼,定期体检,医生也说很多人子宫肌瘤并无症状,我爸这番话气得我都要乳腺增生了。连得过子宫肌瘤的妈妈也嘱咐我一定要“洁身自好”,不要再得其他病。爸妈不敢和其他人说这个消息,生怕被别人私下议论。妈妈说很少有未婚妇女得子宫肌瘤,可这难道不是因为国内不提倡给未婚未育女性做妇科检查吗?你不查,自然就没有了呀!我妈还指责我是没生育所以才长瘤,但实际上怀孕女性的激素水平更容易诱发子宫肌瘤。好在还有朋友们给我鼓励,不然我的瘤子就要被爸妈气得更严重了……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一种妇科肿瘤,99.5%都是良性,成因尚不明确,主要和雌激素水平紊乱有关。我爸妈受过高等教育,却还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子宫肌瘤污名化,这让我很寒心。宫颈糜烂不是病(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子宫肌瘤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妇科疾病科普任重道远啊!

少生气,气大伤奶。少焦虑,焦虑抑郁也会影响激素水平,有可能诱发子宫肌瘤。如果有腹痛、腹部肿块、尿频、尿痛等症状,可考虑去医院约一个B超或盆腔检查来筛查子宫肌瘤。做完手术后,我每年也需要定期复查,确保子宫肌瘤不复发,或者复发后控制得较好,否则还需要二次手术。做女人太难了,希望女性之间继续互帮互助,健康平安过好每一天。只要大家还能这样无私地相互理解和帮助,办法总比问题多。再次谢谢每一位帮助过我的朋友,谢谢劝我看ER且任劳任怨、临危受命照顾我的柴,我的命都是大家给的。

术后恢复期和柴聊了一集播客

这一期不仅仅是关于子宫肌瘤和妇科病,也聊到了照顾者和被照顾者各自的压力和责任、生命的尊严和自主权,以及临终关怀和自我关爱。 各平台的收听地址请访问时间醍醐的网站:https://timewine.meowshiba.com/episode-011-all-about-fibroids/ ,谢谢大家支持。

医疗费用和保险

去医院住院3天仿佛是一次短途旅行,差别在于,这可能是我用过的最贵的room service了。据说住院费原价能达到日均上万,不过好在保险还算行,我的自付额度是3000刀封顶,目前收到的账单还只用掉我1600刀的额度,费用原价如下(实际中保险公司会有一些折扣):

  • urgent care(含尿检):$340
  • emergency room (含CT、血检、尿检、药物、导尿管设备):$5160 (On night in ER,我烧掉多少钱?CT花费2k,导尿管花费500多)
  • 妇科医生门诊(含指检):$480
  • 阴道超声检查:$390
  • 手术费:$3600 (主刀的妇产科医生算$3000,助理算$600)
  • 住院费:$52600(周三傍晚入住,周五中午前出院,前后不到48小时就花了5w,其中手术室器材和设备花了2w,麻醉1w,药物和耗材7k,术后的留观室花了4k,住院病房花了7k……)

大额的急救、住院费和手术费可以无息分期付款。付完这部分大头,基本就达到本年自付款的封顶额度,后续的回访复查中看再多门诊和理疗都是保险公司出钱了。我加起来自掏腰包只花了3000刀,有一个还算靠谱的保险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胆子大一点是不是可以用这笔钱来冲一下信用卡开卡奖励来?后悔没有开个新卡……说个正经的,术后记得把电子账单和保险公司的explanation of benefits存好,可日后用HSA给自己报销。

其他资料

如何用Notion规划一桌年夜饭

过年对我最大的意义在于又有借口研究做菜(并大吃大喝一顿),今年打算做些有家乡味的湘菜,但考虑我年夜饭的唯一嘉宾小柴是口味清淡的上海人,所以我安排了不太辣的凉拌猪耳、梅干菜扣肉、腊肉蒸饭、紫苏豆奶鱼汤,外加一份腐乳空心菜。下厨主力只有我一人,虽然柴可以帮忙打下手,但各个菜的步骤加起来也很繁琐,要怎么安排后厨才最有效呢?

因为我最近把菜谱都存在Notion,所以顺手就在Notion里探索起能否用这个工具安排年夜饭。

菜谱管理

以前我用下厨房和手机备忘录记录菜谱,但是下厨房的菜谱无法自己加备注,手机原生备忘录不便分层级整理,于是我转投Notion来管理菜谱。Notion的database用着很顺手,我用列表排列菜谱,并加上额外的property用于打标签分类、记录一道菜是否已做过、记录参考链接。

Notion菜谱数据库

虽然大部分菜谱都有原链可供日后查询,但为了方便实操中的浏览、搜索、对菜谱微调,我把菜谱的关键步骤都记在Notion里。在有Notion菜谱的基础下,安排年夜饭其实就很方便了。

菜谱页面

年夜饭安排

做一大桌饭最头疼的是如何统筹规划来有效利用时间并最大化家中(不会做菜但可以打杂的)工具人的价值。我最后选择用timeline视图整理出了我和柴各自的任务,并按时间顺序排出这一桌菜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每个任务由谁负责。最终的安排表和模板链接放在本文最末,此处先介绍我的Notion操作步骤。

新建一个database存放所有任务

定好菜单后,新建一个页面作为database,把每个菜的步骤都复制到这个新的database里。每个步骤代表一个任务,左起第一列是各种任务,第二列是每个任务的负责人,第三列是该任务属于哪道菜(? = 凉拌猪耳,? = 梅干菜扣肉,? = 鱼汤,? = 腐乳空心菜,? = 腊味蒸饭)。在任务里我还用文字标注了用哪个锅,方便在操作的时候知道要换锅了。

任务总表

Tips: 可以拖拽多选,批量给任务选定负责人以及所属的菜。

批量修改属性

新建一个timeline view安排任务顺序

1. 任务总表整理好以后,新建一个timeline view来设定任务的前后顺序。

新建timeline view

2. 调整view的property: 选显示table,并选择在table里显示owner,在timeline里显示各项任务和菜的对应关系。

调整view的property

3. 基于timeline view来给各个任务安排顺序:比如需要隔夜泡发的干货放在时间轴最前面,需要放凉的菜放在前面做,甜品可在后半段做(边烤甜品边吃饭,快吃完了甜品也好了),炒蔬菜放在最后,所有菜品的洗菜、切菜、配菜环节可以放在一起,肉类焯水可以放在一起,炖煮某个菜的时候可以腾出手处理另一个菜,不同菜需要用到同一种厨具时(锅、搅拌器、小家电等)要错开安排……由于timeline view是以日期为单位,但这里并不会严格用到日期,故时间轴只用来代表前后顺序。等顺序安排好,再根据任务复杂度安排owner. 比如简单的洗菜、配菜可以交给工具人,需要掌勺的工作就留给掌勺的。

时间线总表

新建view来浏览各成员的任务

总表整理出来看着还是很杂乱,但是只要理清各成员的任务,看起来就很清爽了!

1. 在总表的基础上给单个成员新建一个view,专门用来浏览ta需要负责的任务。此处我给柴新建了一个view,用filter选出柴为owner的任务,最后加上sort,按日期顺序排列,这样就能按任务先后一目了然地显示出柴要干的活儿了。

新增view
设置filter
设置sort
柴的任务视图(工具人属性一目了然)

2. 同理,再新增一个view,设定对应的filter和sort,就能得到我自己的任务视图。

猫的任务视图

3. 最后把这个database分享给年夜饭的参与人员,大家按顺序各司其职就好啦!

总结

我做了一份简易的Notion模板,有兴趣尝试的朋友可以打开此链接,把内容duplicate到本地账户就能使用了。

提前安排的好处是能让想帮忙的小伙伴知道自己有什么可以帮的,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时候我在厨房忙里忙外,即便有人想帮忙我也没时间临时安排任务,或者根本就忙得没时间搭理对方。有了安排表,大家就能各司其职,让热情的工具人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不用在厨房打架,有助于情侣间维系感情、朋友间保持和睦。

最好把交给其他参与者的任务写得尽量详细,一来方便规划者估算时间和安排步骤,二来方便不熟悉做饭的参与者知道具体要做什么,比如“把大象塞进冰箱”要写成三步:打开冰箱、放进大象、关上冰箱门。好比写代码时要把每个操作都写明白,机器才知道如何响应。写得越细,越方便参与者操作。

这份模板并没有充分利用timeline view的日期功能,重在体现逻辑顺序,所以就不要太在意日期功能啦。我也没有太仔细罗列任务之间的dependent关系,只是按大体的时间逻辑顺序排列的,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一个成员等米下锅了,另一个成员还没有把材料准备好,这种情况就要考虑到大家的手速来调整了,可能会需要和流水线操作一般等待上游处理完才能开工。我打算节后做完饭,再添加使用者的反馈。

祝大家吃饭愉快,做饭省心,给大家拜个早年!